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吉藏大师的涅槃思想研究
《法华经》中“平等思想”之研究
大乘菩萨思想研究
《金刚经》中离相无住思想之研究
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
越南闽籍侨僧拙公和尚与十七、十八世纪中越佛教交流
唐五代宋初中印僧侣交往研究--以敦煌文书为中心
敦煌石窟早期密教状况研究
清代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研究
僧肇的佛学理解与格义佛教
《法苑珠林》研究--撰者、初本问题及其征引志怪小说文献考论
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
三种《华严》及其经典阐释研究
佛教唯识论与西方心理学
天台宗山家与山外之争评述
佛教出世观简论
论禅宗的道德修养观--以超佛祖师禅为中心
唯识学转识成智问题的现象学解释
佛教的新罗化及其影响
韩国佛教本土化之管窥
中古寺院经济和佛教慈善事业
宗经与归心--论刘勰的儒佛融合思想
慧远人生哲学思想研究
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太虚大师的佛教近代化思想和实践
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以寺院为中心
藏传佛教寺院僧侣制度与藏区生态环境--以民国甘南藏区为例
莲池思想研究
人之追问--论南宗禅思想的初期发展及其现代心理学意义
1931-1945年间中国汉传佛教界状况研究
金陵刻经处研究(1866-1966)
《维摩诘经》思想研究
禅观影像论
慧皎《高僧传》研究
法眼宗延寿佛教心性论及其实践观研究
事以理成,理以事现—普贤形象略考
关于敦博本《六祖坛经》惠能生平部分经文的传奇性研究
贤净圆融之研究
吉藏《三论玄义》破、显论
中国唯识学的心性思想探析--兼与禅学心性论的比较
在佛学与哲学之间--熊十力与牟宗三哲学方法论研究
新疆古代佛教由盛转衰的原因分析
胡适禅宗研究及其禅学思想述评
止观与性具--智顗佛性论研究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研究
佛教哲学中的伦理思想--以《六祖坛经》为中心的研究
两晋南北朝与唐代比丘尼僧团比较研究
一代儒僧的精神求索与文化贡献--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的文本解读
略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意义
韩愈反佛思想溯源--“惠民”的“有为之道”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