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佛教史论文

法眼宗延寿佛教心性论及其实践观研究

前言第1-6页
第一章 延寿的佛教心性理论第6-24页
 第一节 五代宋初佛教心性论的发展第6-12页
  一、当时佛教各宗派的发展情况第6-7页
  二、各宗派对心性论解释的差异第7-10页
  三、禅宗心性论的发展情况第10-12页
 第二节 延寿“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的心性理论第12-20页
  一、心本体论和体用论第13-16页
  二、以心为宗,统摄万法第16-20页
 第三节 延寿心性论的历史影响第20-24页
  一、延寿的心性理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第20-21页
  二、延寿心性理论对宋代理学具有重要影响第21-22页
  三、延寿的诸宗融通思想导致禅独立性丧失第22-24页
第二章 延寿心行结合的佛教实践观第24-36页
 第一节 心与万善的关系第24-28页
  一、心与万善的辩证统一第24-26页
  二、修善实践对心的作用第26-28页
 第二节 修行万善的原则和方法第28-33页
  一、修行的原则第28-30页
  二、修行的方法第30-33页
 第三节 万善齐修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第33-36页
结论第36-41页
 一、研究延寿思想的学术意义第36页
 二、延寿思想对当代佛教发展的影响第36-38页
 三、延寿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第38-41页
  (一) 当今世界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第38-39页
  (二) 心灵沟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后记第43-44页
原创性声明第44页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滴定计算分析法同时测定铝和镓
下一篇:家政服务员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