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总括普贤形象:含义、造型及经典来源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普贤名号由来及含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普贤观行法门与其造像、绘画之成因 | 第15-19页 |
第三节 普贤形象的经典源流概述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汉传普贤形象略考 | 第22-36页 |
第一节 普贤法身相之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以法华类经为参照的普贤形象 | 第23-27页 |
第三节 普贤形象所表之理 | 第27-29页 |
第四节 深入研究头冠法器手印的真正含义 | 第29-32页 |
第五节 普贤种种身色的解读 | 第32-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密教普贤形象略考 | 第36-43页 |
第一节 普贤寂静相之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普贤忿怒相之意义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佛教处理普贤形象的灵活性:以位置关系研究为例 | 第43-48页 |
第一节 普贤形象:在佛为主像时的位次组合 | 第43-46页 |
第二节 普贤形象与其他菩萨形象的位置关系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54页 |
在读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