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抗战时期贵州社会动员研究
抗战时期湘西地区的征兵研究--主要基于湘西保靖县馆藏档案资料的分析
《党的工作》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
毛泽东与国民党人持久战理论的差异研究
抗战时期的芷江机场及其对抗战的贡献研究
“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由来和演变研究
汪伪邮政研究
《支那事变画报》研究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的苏联形象研究--以《新华日报》(1938-1945)为例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确定与反响研究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八路军致国民政府战报档案研究(1937-1940)
抗战时期鄂豫边区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国民政府民众动员研究
《上海周报》研究
《全民周刊》研究
“多难殷忧新国运”:《当代评论》与其抗战建国之主张
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研究(1937-1945)
武汉“新秩序”的建构与民众生存处境(1938-1945)
抗战初期(1937-1940)香港学生爱国救亡运动研究--以香港“学赈会”为考察中心
中日西三方对南京大屠杀前后事态之观感冲突--以检证日本新闻报道为视角
华北沦陷区的新民会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回族公益慈善活动研究
我国网络媒介中的抗战集体记忆建构研究--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为例
抗战时期的昆明市商会与地方社会(1937-1945)
日军占领海南时期对黎族地区的经济掠夺
抗战时期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初探
蒙疆学院始末研究
《真理》研究
抗战时期冼星海音乐思想研究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生产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储运研究
段绳武与抗战时期的荣誉军人安置
抗战时期荣誉军人垦荒问题研究
南洋华侨排除阻力支援国内抗战研究
日本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殖民统治与掠夺
军工厂内迁对抗战时期重庆城市化的影响--以兵工署第二十五厂为例
天府煤矿研究(1938—1945)
抗战时期大后方汽车工业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
抗战时期重庆市冬令救济研究(1938-1945)
抗战时期重庆城市轮渡事业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区法制建设研究(1940-194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山西女兵连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工业合作思想研究--以<工业合作>月刊为中心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令部研究(1938-1945)
抗战时期大学知识分子关于抗战建国的思考--以《新民族》周刊为中心
晋绥边区的交通邮政研究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研究
南京大屠杀前后南京市民生活秩序变迁研究(1937.7-1938.4)
胶东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民众动员研究(1937-1945)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