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7页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三、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写作思路第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一章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第17-30页
    一、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第17-21页
        (一)制造“九·一八”事变,武力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第17-19页
        (二)制造华北事变,蚕食我国华北地区第19-20页
        (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20-21页
    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破坏第21-22页
        (一)对学校和各类文化教育机构的摧毁第21-22页
        (二)对爱国师生和教育界人士的残害第22页
    三、奴化教育方针政策的确立和制定第22-30页
        (一)奴化教育方针的确立第23-24页
        (二)奴化教育政策的制定第24-30页
第二章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总方针第30-45页
    一、国民党教育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总方针第30-37页
        (一)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第30-33页
        (二)教育总方针——“战时应作平时看”第33-37页
    二、共产党教育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总方针第37-45页
        (一)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第37-42页
        (二)教育总方针——教育为抗战服务第42-45页
第三章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教育政策第45-63页
    一、高等教育政策第45-50页
        (一)高校内迁政策第45-47页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第47-50页
    二、初等教育政策第50-54页
        (一)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初等教育政策第50-51页
        (二)新县制下的“三位一体”教育第51-52页
        (三)国民教育制度的推行第52-53页
        (四)国民教育的课程、教材及师资培养第53-54页
    三、训育政策第54-59页
        (一)训育的核心——三民主义第55-56页
        (二)训育的基础——德行训练第56页
        (三)训育的特殊内容——军事教育第56-57页
        (四)训育的组织和实施方式第57-59页
    四、教育救助政策第59-63页
        (一)贷金制第59-61页
        (二)公费制第61-63页
第四章 抗战时期共产党的教育政策第63-79页
    一、干部教育政策第63-67页
        (一)干部教育政策的内容第63-64页
        (二)干部教育政策的实践第64-67页
    二、小学教育政策第67-70页
        (一)“扩生”政策第67-68页
        (二)“正规化”政策第68-69页
        (三)“民办公助”政策第69-70页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政策第70-74页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政策的理论来源第71页
        (二)抗战爆发前中共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第71-72页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政策的内容第72-74页
    四、文化教育统一战线政策第74-79页
        (一)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第75-76页
        (二)广泛吸收抗日不反共的文化教育界人士第76-77页
        (三)坚持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对文化教育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第77页
        (四)在文化教育统一战线中坚持既团结又斗争的原则第77-79页
第五章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实行教育政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第79-92页
    一、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实行教育政策的历史经验第79-86页
        (一)重视教育发展,遵循教育规律第79-80页
        (二)尊重知识分子,重视人才培养第80-82页
        (三)注重对贫困学生的救助第82-83页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83-84页
        (五)坚持走群众路线第84-86页
    二、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实行教育政策的现实启示第86-92页
        (一)教育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第86-87页
        (二)教育发展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第87-88页
        (三)教育发展要加大投入,做好教育救助工作第88-89页
        (四)教育发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89-90页
        (五)教育发展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办学方向第90-92页
结语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2页
后记第102-10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公藤红素对NETs相关因子的剂量效应及一种新吞噬功能检测法初探
下一篇:朱子文化与闽北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