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论西安事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1933年长城抗战新论
《红色中华》涉日报道研究(1931-1934)
国民政府对大众娱乐文化的管控--以1927-1937年南京为例
川陕苏区女性生活变迁研究
一九二八年南京市“废娼运动”论析
20世纪30-40年代保险业期刊视野下的上海保险业
战时儿童保育院中的难童生活
上海国际救济会研究
湖南驱张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云南省妇女运动委员会研究
抗战时期天水地区交通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汉奸的惩治--以天津地区为中心的研究
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安全区难民生存状况实证研究
“五四”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东西文化论战研究
民国时期绥远社会教育初探
日本中国驻屯军对华调查及评述(1923-1929年)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潘汉年情报工作研究
战后中苏关于东北问题交涉研究
《浙江潮》对动员民众参加抗战的分析
万宝山事件及其影响
国民党内政派之争与五五宪草之制定--以孙蒋之争为中心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国民兵团研究--以咸阳县为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研究
中国民主社会党研究:1945-1949年
1921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研究
抗战时期沦陷区知识分子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情报工作研究
论大生产运动时期抗日根据地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发展
日伪时期的山东留日学生研究
江桥抗战新论
抗战时期四川省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研究
全面抗战时期的抗战诗歌研究
民国时期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与匪患问题研究
少年中国学会与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
胡适“联省自治”思想研究(1917.7-1923.12)
南京国民政府警政研究(1927-1937)
抗战时期重庆市大学社会服务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盗活动与官民应对(1927-1937)
上海地方势力与中国红十字会(1904-1949)
日本“占领时期”台湾公学校历史教科书研究(1937-1944)
都江堰灌区维修工程管理研究(1935—1949)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与抗战后期国军“副食马干”保障研究(1944-1945)
《康导月刊》关于边疆建设论述的研究
国共内战期间四川粮荒问题研究(1946-1949)
抗战时期四川宣传画研究(1931-1945)--以重庆、成都为中心
抗战时期四川社会救济管理研究(1937-1945)
末代彝族土司岭光电的民族发展观及其实践研究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农业科研与推广
民国时期成都娼妓问题研究(1930-1949)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