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与抗战后期国军“副食马干”保障研究(1944-1945)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8-9页
    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3 学术史回顾第10-12页
    1.4 资料情况、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2页
    1.5 重点、难点、创新处第12-14页
2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设立背景第14-24页
    2.1 抗战前后国民党后勤保障概况第14-18页
        2.1.1 抗战前国民党后勤体制演变概况第14-15页
        2.1.2 抗战时期国民党后勤体制概况第15-16页
        2.1.3 抗战前期全国军队粮秣保障概况第16页
        2.1.4 抗战中后期全国军队粮秣保障概况第16-18页
    2.2 抗战时期四川地区粮秣补给概况第18-20页
        2.2.1 抗战时期四川地区粮食生产概况第18-19页
        2.2.2 抗战时期四川地区粮食供应概况第19-20页
    2.3 抗战时期四川农村民力情况第20-24页
        2.3.1 抗战时期四川农民承担的赋税概况第21-22页
        2.3.2 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的经济状况第22-24页
3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成立与组织概况第24-49页
    3.1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及各地分会的成立第26-31页
        3.1.1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的成立第26-27页
        3.1.2 四川省各地补给分会的成立第27-29页
        3.1.3 四川省各地成立补给分会中的问题第29-31页
    3.2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组织规程第31-37页
        3.2.1 补给委员会组织规程第31-35页
        3.2.2 四川省各地补给分会组织规程第35-37页
    3.3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实施细则第37-43页
        3.3.1 副食马干实物补给暂行实施细则第37-40页
        3.3.2 副食马干实物补给暂行实施细则的变化与原因第40-41页
        3.3.3 四川省各地副食马干实物补给暂行实施细则第41-42页
        3.3.4 战区补给总细则与四川省各地补给细则的对比第42-43页
    3.4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人事与经费问题第43-49页
        3.4.1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与地方分会的职员概况第43-44页
        3.4.2 四川省各地补给分会专任人员的设置第44-47页
        3.4.3 四川省各地补给分会职员薪俸第47-49页
4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副食马干实物补给概况第49-70页
    4.1 四川省副食马干实物补给筹备情况第49-58页
        4.1.1 四川省编制部队与军事学校人马数量情况第49-52页
        4.1.2 四川省部分地区副食马干补给地图与舟车数量情况第52-55页
        4.1.3 四川省部分地区派购各乡镇副食马干情况与影响第55-58页
    4.2 四川省副食马干实物补给拨发情况第58-64页
        4.2.1 四川省部分地区部队人马实数与应需副食马干数概况第59-61页
        4.2.2 四川省部分地区副食马干实物拨发情况第61-64页
    4.3 四川省副食马干实物补给核结情况第64-70页
        4.3.1 四川省部分地区实物应收代金情况第65-66页
        4.3.2 四川省部分地区结报中的结存问题第66-68页
        4.3.3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的审核情况第68-70页
5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办理副食马干保障中的问题及其裁撤第70-88页
    5.1 四川省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第70-75页
        5.1.1 拖欠垫款第70-72页
        5.1.2 官市价差额大第72-75页
    5.2 地方与军队之间的矛盾第75-78页
        5.2.1 补给分会推脱和延误办理第75-77页
        5.2.2 军队推脱责任,让补给分会代办第77页
        5.2.3 军纪败坏,影响地方社会秩序第77-78页
    5.3 国军与川康军差别待遇第78-80页
    5.4 补给中的贪腐问题第80-82页
    5.5 四川省补给委员会的裁撤与后续问题第82-88页
        5.5.1 补给委员会的裁撤第82-84页
        5.5.2 各地补给分会的经费结算问题第84-85页
        5.5.3 设置评价委员会和军民合作代办所第85-88页
6 总结第88-91页
    6.1 补给委员会副食马干补给工作的积极作用第88页
    6.2 补给委员会副食马干补给工作的局限性第88-91页
参考文献第91-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康导月刊》关于边疆建设论述的研究
下一篇:泰国难府普明寺壁画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