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930年代国民党政权对读经的倡导及社会反响
苏州工巡捐局研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意识研究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应对民众抗日舆论之研究
全面抗战前后大学生暑期服务农村的活动研究
1927-1937年江苏省中等师范教育研究
从《苏州明报》医药广告看近代苏州社会问题(1925-1937年)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国统区的乡村动员研究
盛世才时期新疆地方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述论
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为考察中心(1928-1937)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探析
民国时期开发西北协会研究(1932-1936年)
川陕革命根据地宣传工作述论
抗战歌曲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
南海诸岛历史争端研究(1921-1949)
《救亡日报》的抗战宣传研究
1934-1949年云南新生活运动研究
汪达之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绥德分区支前工作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夜校研究
蒋经国的赣南“抗战建国”思想与实践研究--以《正气日报》为中心
新生活运动及其对国民生活的改造--以1934-1935年的天津市为考察对象
抗战时期妇女新生活运动研究--以《中央日报·妇女新运周刊》为中心
红军长征在四川时期的宣传工作研究(1935.1-1936.8)
井冈山时期(1927.10-1930.2)革命文献及历史作用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妇女运动探析
国难背景下的修学旅行--新安旅行团研究(1935-1945)
伪满“治安肃正”研究
日伪统治时期东北村屯特殊形态:铁道爱护村研究(1933-1945年)
五四时期女性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研究
近代四川基督教会慈善事业述论(1901-1939)
日本对“关东州”殖民奴化教育特点及影响探究
近代东北农村雇佣关系研究(1911-1945年)
战后上海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托儿所研究(1945-1949)
试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
滇西抗战中国民政府的社会动员研究
内蒙古民主改革的历史考察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战略策略述论
竹沟抗日根据地民众动员工作研究(1938.1-1939.11)
军统上海抗日锄奸活动研究--以1939年为中心
抗战时期重庆市民众教育研究
抗战胜利后苏宁地区的善后救济--以善后救济总署苏宁分署的活动为主
忠义救国军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荣誉军人的优抚政策研究
民国时期陕西同业公会研究(1927-1949)--以咸阳为中心的考察
论1920年代哈尔滨的青年运动
抗日时期湖南新县制建设研究
一九三七年广德抗日战斗的遗址考证与历史评价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