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后方粮食品种的改良与推广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9页 |
2 学术回顾 | 第9-10页 |
3 本文特点及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粮食品种改良与推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11-17页 |
一、粮食需求剧增 | 第11-12页 |
二、粮食总产量大幅下降 | 第12-16页 |
三、战前粮种低劣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改良与推广机构的设立及相关办法的颁布 | 第17-26页 |
一、中央机关的沿革及健全 | 第17-20页 |
1、改进机关的沿革及健全 | 第17-18页 |
2、推广机关的沿革及健全 | 第18-20页 |
二、省级机构的调整与充实 | 第20-22页 |
1、改进机构的调整与充实 | 第20页 |
2、推广机构的调整与充实 | 第20-22页 |
三、县乡级机构的调整与充实 | 第22-26页 |
第三章 粮食品种改良与推广工作的经费来源 | 第26-34页 |
一、政府拨助大批经费 | 第26-29页 |
二、金融机构大力支持 | 第29-34页 |
1、颁布农业金融法规 | 第29-30页 |
2、调剂与充实农村金融 | 第30-32页 |
3、扩大办理农业贷款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粮食品种改良与推广工作的开展 | 第34-53页 |
一、改良品种 | 第34-44页 |
1、改良方法介绍 | 第35-42页 |
2、优良品种介绍 | 第42-44页 |
二、良种的繁殖与推广 | 第44-53页 |
1、筹设经济区与繁殖场繁殖良种 | 第45页 |
2、建立推广繁殖站进行示范推广 | 第45-46页 |
3、选用不同方式进行大面积推广 | 第46-49页 |
4、健全督导制度与人才培养 | 第49-51页 |
5、举办农业调查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粮食品种改良与推广的成效 | 第53-63页 |
一、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的提高 | 第53-56页 |
二、为军糈民食的充足供应做出贡献 | 第56-59页 |
三、提高了农民收益和生产积极性 | 第59-62页 |
四、为此后的粮种改良与推广提供借鉴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