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湖北租佃关系研究(1927-1937)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论 | 第11-21页 |
一、解题 | 第11-12页 |
二、研究概况 | 第12-19页 |
(一) 民国时期 | 第12-15页 |
(二) 上世纪80年代至今 | 第15-19页 |
三、余论 | 第19-21页 |
第一章 租佃经营在湖北农业中的地位 | 第21-34页 |
一、佃耕地在农地中所占的比重 | 第21-22页 |
二、佃农占农户的比重 | 第22-27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二) 湖北农佃比例分析 | 第24-27页 |
三、租佃经营的特点 | 第27-30页 |
(一) 经营面积小且地块分散 | 第27-28页 |
(二) 农地使用权分配不均 | 第28-29页 |
(三) 经营落后 | 第29-30页 |
四、租佃经营的效率问题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二章 租佃关系的确立 | 第34-48页 |
一、租佃关系确立的条件 | 第34-41页 |
(一) 租田方法 | 第34页 |
(二) 租约 | 第34-39页 |
(三) 租期 | 第39-41页 |
二、湖北几种永佃权性质的租佃权及其租佃关系 | 第41-42页 |
三、主佃关系 | 第42-46页 |
(一) 主佃关系概况 | 第42-43页 |
(二) 主佃关系的相对稳定状态 | 第43页 |
(三) 主佃关系的紧张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租佃关系的核心——地租 | 第48-66页 |
一、地租形态 | 第48-52页 |
(一) 地租形态的概况 | 第48-50页 |
(二) 各种主要地租形态的分布状况 | 第50-52页 |
(三) 交租方式 | 第52页 |
二、租额与租率 | 第52-61页 |
(一) 租额 | 第52-56页 |
(二) 租率 | 第56-61页 |
三、正租外的强制 | 第61-64页 |
(一) 承租和交租时,地主对佃农的勒索 | 第61-63页 |
(二) 各种陋习、苛例 | 第63-64页 |
四、关于地租性质的探讨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佃户的一般状况 | 第66-86页 |
一、佃户的经济状况 | 第66-76页 |
(一) 土地经营面积 | 第66-67页 |
(二) 生产资料的具备 | 第67-69页 |
(三) 收入及影响收入的因素 | 第69-76页 |
二、佃户的生活状况 | 第76-79页 |
(一) 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状况 | 第76-78页 |
(二) 精神生活状况 | 第78-79页 |
(三) 生活费用的分配情形 | 第79页 |
三、佃农的社会地位 | 第79-82页 |
四、佃农与其他类别农户的生活状况的比较 | 第82-85页 |
(一) 各类农户的生活状况 | 第82-83页 |
(二) 比较与思考 | 第83-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结语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