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三) 学术史的回顾 | 第13-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法律条文的实证研究与政治实践相结合 | 第17-18页 |
2、比较分析的方法 | 第18页 |
3、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 第18-19页 |
一、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设置原因之考察 | 第19-28页 |
(一) 清末民初的边疆危机 | 第19-23页 |
1、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 第19-20页 |
2、俄国对中国蒙古的侵略 | 第20-22页 |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 第22-23页 |
(二) 历史依据——传统的边疆政策 | 第23-24页 |
(三) 现实依据——清末、北京政府时期的边疆型特别行政区设计 | 第24-28页 |
1、清朝对边疆型特别行政区的设计 | 第24-25页 |
2、北京政府时期的边疆型特别行政区设置 | 第25-28页 |
二、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抉择 | 第28-44页 |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 | 第28-34页 |
(二) 省制视野下的政制抉择 | 第34-44页 |
1、关于蒙藏建省的讨论 | 第34-38页 |
2、由设省到自治的转变 | 第38-44页 |
三、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设计 | 第44-65页 |
(一) 中央管理蒙藏机构——蒙藏委员会 | 第44-56页 |
1、蒙藏委员会机构设置及其变迁 | 第45-46页 |
2、蒙藏委员会的派出机构设置 | 第46-51页 |
3、蒙藏委员会的职能 | 第51-56页 |
(二) 蒙藏地方制度 | 第56-65页 |
1、蒙古地方制度的厘定 | 第56-58页 |
2、西藏地方制度的厘定 | 第58-59页 |
3、蒙藏地方驻内地派出机构 | 第59-65页 |
结语: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边疆型特别行政区的评价 | 第65-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