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收复关税自主权的历程--以1927—1930年中日关税交涉为中心
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
上海商业联合会研究
川西B-29“特种工程”研究
抗战前女性职业发展研究--以上海女性从教为例
论国民党“二期北伐”到“九·一八”事变蒋日关系的演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进中等师范教育述论
王芸生的日本观及现代化思想初探
大革命时期的中法关系研究
“九一八”前后中共关于资产阶级的理论与实践
1944年民盟改组原因探析
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平民教育运动--以新都实验县为中心
“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改造国民性思想
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基于社会统计的计量研究
抗战漫画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广西与中央金融业的关系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论《新青年》角色转换对新文化阵营的影响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权建设
北伐前后曾琦与国民党的合离
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宁美国传教士心态研究
董修甲的市政思想及其在汉口的实践
武汉一九三一年水灾救济问题研究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
抗战胜利后的南京国民政府外交(1945—1949)
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初探
五四前后陈独秀报刊编辑思想探析
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初探
伪满协和会在间岛地区活动状况之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以农村金融合作为中心
现代中国国家形态转型中的苏维埃政权
孙中山北伐与国民革命军北伐之比较研究
昭和天皇与侵略中国东北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化思潮研究
民族主义与领事裁判权——以法权会议为个案分析
卢作孚与重庆城市现代化(1927-1937)
20世纪30年代川陕苏区土地革命问题评析
抗战时期的四川粮食储运
抗战胜利后河北省敌伪产业接收述论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打退国民党顽固派三次反共高潮的斗争及其策略
试论国共双方对重庆谈判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徐恩曾失势问题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
对反“客里空“运动的再认识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关系的构想与实践
新县制下县各级民意机关研究
“信交风潮”研究
官方、商会、金融行会与地方货币控制权--以1925年“废两改元”前后的汕头为例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