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申报》商业广告宣传策略研究(1927—1937)
科学家对冀中抗日的特殊贡献及其评价研究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
宋美龄1942-1943年访美述评
1945-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与自由主义势力的关系研究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工作
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政策历史经验研究
晋绥根据地的农村政权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防护团研究--以成都为中心的考察
抗战时期四川成都的防空建设述论--以防空监视及情报传输为重点的考察
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治校研究
1924年至1928年阎奉关系的演变
联省自治运动与《湖南省宪法》
新四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安徽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
抗日根据地政治社会化研究
安徽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研究
五四时期女子现代教育研究
国共两党在安徽抗战的比较研究
简析1931-1937年德王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
论重庆大轰炸中重庆报界的反轰炸斗争
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新县制”研究
重庆谈判之初步研究
抗战时期日本对华文化侵略和中国反文化侵略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的劳军募捐运动
论张闻天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梅光迪思想研究
1949金门战役研究
《观察》周刊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下半叶的自由主义文人论政
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
制宪国大述评
李大钊主体能动性思想研究
国民党的抗日游击战评析
论国内外对中共“联合政府”主张的态度
解放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建国问题论析
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苏俄热
《盛京时报》广告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北伐前后的商民运动及其失败原因分析
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侨对祖国的经济支援
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
民国前期察哈尔地区开垦研究
民众、国民政府与战后对日处置问题
政治·学派与学术--20世纪30年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国民政府的难童救济教养工作
孙中山与广东农民运动--以珠三角为中心
1943年广东省大旱灾研究
日伪统治时期的广州经济
战后初期港英政府房屋政策研究(1945-1955)
抗日战争时期澳门的难民救济工作研究
报刊视角下的“两广事变”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