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陕甘宁边区灾荒研究(1937—1947)
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
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
抗战时期大后方农业科技发展分析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中共的关系
抗日战争中西北地方实力派研究
报刊舆论与江西五四运动
1935-1938年中国青年党的政治主张--以《国论月刊》、《国论周刊》和《国光旬刊》为考察对象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之初步研究
郭南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
抗战时期国统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国家中心论”的坚守与困惑--张季鸾抗日战争时期社评研究(1936—1941)
1947-1948年联勤总部武汉被服总厂罢工事件研究
试析在汉报刊对武汉会战的舆论宣传
国共两党对1943年新约的反应及应对
抗战时期湖南银行研究
新桂系县政改革研究
民国时期江苏公路建设研究(1927-1937)
1927年至1937年中共政治动员口号分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特种教育研究--以去“赤化”为考察中心
民国时期的专家参政--以资源委员会为中心的研究
1932-1937年河南省土地整理研究
论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党反共政策的应对
山东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中的民众政治动员研究(1937-1945)
1947年山东日照县土改复查中严重“过火”现象及其由来
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探究
杜亚泉保守主义思想探析
论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动员--以情感动员的视角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
抗战时期上海电影研究(1937-1945)
日伪在北平之奴化教育--以中学教育为核心的研究
战后苏联对华政策与蒋经国1946年访苏
抗战时期重庆市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
中共南方局群众工作研究
报纸广告中的社会变迁--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与重庆为例
江浙企业家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49)--以企业家刘鸿生为中心的个案考察
抗战时期川江的木船运输
《独立评论》视野下的知识分子与乡村建设论争(1932-1937)
抗战时期大后方劳工问题初探
抗战时期陕西国统区农业开发研究
抗战时期重庆的韩侨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
山东解放区“识字班”运动研究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之东北问题研究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苏联与中国新疆关系研究
女红军述论
1946-1948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与社会角色--以《观察》周刊为例
陕甘宁边区保安处述略
抗战时期筹建西京陪都问题研究
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