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科学家对冀中抗日的特殊贡献及其评价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2页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第8-9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9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与新意第9-12页
  (一) 研究方法第9-10页
  (二)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0页
  (三) 新意第10-12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章 吕正操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第13-16页
 一、"西安事变"后的吕正操第13页
 二、吕正操率六九一团成为抗日的革命队伍第13-14页
 三、吕正操与晋察冀军区建立联系第14-15页
 四、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第15-16页
第二章 科学家参与冀中抗日的主要经历与贡献第16-33页
 一、叶企孙"枢纽"位置的形成第16-18页
 二、叶企孙与冀中抗日第18-22页
 三、汪德熙、张方、阎裕吕与冀中抗日第22-29页
 四、林风与冀中抗日第29-31页
 五、葛庭燧、张瑞清与冀中抗日第31-33页
第三章 科学家对冀中抗日贡献长期未被重视的原因浅析第33-38页
 一、知识分子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致第33-34页
 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的"左"倾政策所致第34-36页
 三、职业化的知识分子的成分变异所致第36-37页
 四、党史研究与科学史研究的分离所致第37-38页
第四章 正确评价和认识科学家对冀中抗日的贡献第38-44页
 一、必须充分肯定科学家在冀中军工生产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第38-39页
 二、正确看待科学家发挥作用的方式与特点第39-41页
 三、正确理解"工农干部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工农干部化"第41-42页
 四、必须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主要参考资料第45-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
下一篇:甲烷在微小过量焓燃烧器中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