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广东农民运动--以珠三角为中心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3页 |
一、选题旨趣 | 第6-7页 |
二、学术概况 | 第7-11页 |
三、写作取向与基本素材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孙中山与农民的互动 | 第13-28页 |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期珠三角的乡村 | 第13-17页 |
一、农村的政治经济情状 | 第13-16页 |
二、农民富于反抗的传统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孙中山的农民运动观 | 第17-28页 |
一、关注民生,拯救贫困 | 第17-20页 |
二、发展农运,解放农民 | 第20-22页 |
三、重视农运的客观因由 | 第22-28页 |
第二章 国民党“一大”与农民自觉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扶助农运政纲的确立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开展农民运动的谋划 | 第29-33页 |
一、设置专门机构 | 第29-30页 |
二、制定章程规划 | 第30页 |
三、开办讲习所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推动农民运动的举措 | 第33-38页 |
一、召开农民联欢大会 | 第33页 |
二、颁布农运宣言 | 第33-34页 |
三、派员下乡试点 | 第34-36页 |
四、首建农民自卫军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农民运动助澜国民革命 | 第38-53页 |
第一节 农民运动的区域拓展 | 第38-45页 |
一、农会、农军崛起香山 | 第38-41页 |
二、农运风涌珠三角 | 第41-45页 |
第二节 农民运动的政治取向 | 第45-53页 |
一、诉求参政与参与敉平商团 | 第45-48页 |
二、协助政府平息杨、刘叛乱 | 第48-50页 |
三、援助省港罢工与反帝斗争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