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研究
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研究(1938-1946年)
蒋介石对抗战前后蒙古问题的处理
《时与潮》在渝期间(1938-1946)抗日政论研究
《生活》周刊的抗日舆论研究(1931-1933)
1945-1949年保定商会研究
激进与保守的不同选择--陈独秀、章士钊分途异趋原因论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地区乞丐问题研究(1927-1937)
近代绥远地区城镇体系研究
日伪在土默特地区的统治
成吉思汗八白宫圣物西迁研究
从“条约制度”看近代中国国家意识的形成
马耀南与黑铁山起义研究
山东青年知识分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山东进德会研究(1932-1937)
山东解放区“冬学”运动研究
美国对华援助的媒体因素分析(1931-1945)--以卢斯媒体为例
抗日文艺宣传与民众娱乐生活研究--以西北战地服务团为中心
太岳革命根据地妇女生产劳动研究
晋西北革命根据地灾荒救济述论
解放战争时期太岳革命根据地战勤工作研究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宣传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政关系研究
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
试论日本“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移民侵略
论日军731部队的细菌战实验
倪嗣冲与安武军研究
抗战时期战国策派的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
九·一八事变前夕中国的对日危机意识--以民国时期的杂志、报纸分析为中心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文艺活动研究
抗战时期中华基督教会云南边疆服务运动研究
槟榔屿潮州会馆的功能演变(1920-1960)
南洋闽南籍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
近代中国国耻纪念问题探析--以中日关系为中心
“九一八”事变后王造时抗战救国思想探析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敌舆论战研究(1937-1945)
1941-1949年兰州房荒研究
近代申汇研究
西康省金融业发展及其影响(1939-1949)
抗战时期成都经济检查队金融监管活动研究
四川松潘县禁烟问题研究(1935-1945年)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贸易中的西北通道
国民党“清党”与中苏关系恶化
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苏联观
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
江西省土地行政研究(1927-1945)
抗日与复台—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研究(1940-194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金融机构群体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学理论的分析
试论伪满总务厅弘报处在日本对伪满洲国文化统治中所起的作用
从1935年中国币制改革考察中日矛盾的迅速升级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