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与潮》在渝期间(1938-1946)抗日政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时与潮》概况——“开眼看世界” | 第12-18页 |
·《时与潮》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 | 第12-13页 |
·时代背景 | 第12页 |
·抗战时期重庆的舆论环境 | 第12-13页 |
·《时与潮》内容概述 | 第13-16页 |
·创办宗旨 | 第13-14页 |
·《时与潮》的主要栏目 | 第14-16页 |
·中国的政论传统 | 第16-18页 |
3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主要议题分析 | 第18-31页 |
·知己知彼:对日本国情的认知 | 第18-23页 |
·日本脆弱的经济基础 | 第19-20页 |
·日本军阀的困境 | 第20-21页 |
·日本国内民众生活困顿 | 第21-23页 |
·放眼世界:英美苏对日本的态度 | 第23-27页 |
·美英对日关系 | 第23-26页 |
·苏联对日关系 | 第26-27页 |
·介绍进攻日本策略 | 第27-31页 |
·进攻日本的时间表 | 第27-28页 |
·如何进攻日本 | 第28-31页 |
4 《时与潮》在渝期间抗日政论的特色分析 | 第31-45页 |
·国家利益至上的主体立场 | 第31-34页 |
·内求国民团结抗敌的国家意识 | 第31-33页 |
·外求同情与援助的国际意识 | 第33-34页 |
·“他者”视角下的客观态度 | 第34-42页 |
·日本人说日本事 | 第35-41页 |
·“他者”眼中的“中国战场” | 第41-42页 |
·行文特色分析 | 第42-45页 |
·追求时效,增强政论的新闻性 | 第42-43页 |
·文风质朴直抒胸臆 | 第43页 |
·情感真挚文字富有感染力 | 第43-45页 |
5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特色成因及局限性 | 第45-51页 |
·特色成因 | 第45-49页 |
·社长齐世英的抗日救国思想 | 第45-48页 |
·《时与潮》高素质的编译人员 | 第48-49页 |
·齐世英政治背景的局限性 | 第49-51页 |
6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传播学思考 | 第51-57页 |
·《时与潮》议程设置分析 | 第51-52页 |
·《时与潮》对“弱日”的形象建构 | 第52-55页 |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战时宣传策略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附录 1:《时与潮》在渝期间抗日政论统计表 | 第58-72页 |
附录 2:《时与潮》抗日政论稿源统计表 | 第7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