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第1章 导论第17-51页
   ·问题的提出第17-2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研究综述第22-34页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34-38页
     ·研究方法第34-35页
     ·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第35-37页
     ·创新点第37-38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8-46页
     ·文化与社会文化第38-43页
     ·根据地文化第43-46页
   ·太行根据地区划沿革第46-51页
第2章 革命前太行山区乡村社会与乡村文化第51-94页
   ·乡村社会第51-60页
     ·自然经济状态第51-54页
     ·土地的占有状况第54-57页
     ·乡村权力空间第57-60页
   ·乡村文化生活第60-68页
     ·乡村娱乐第60-65页
     ·乡村教育第65-68页
   ·乡村妇女生活第68-74页
   ·民风民俗第74-94页
     ·民风民情第74-77页
     ·节日风俗第77-81页
     ·信仰风俗第81-89页
     ·陈规陋习第89-94页
第3章 中共政策与乡村社会文化变革第94-151页
   ·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第94-104页
     ·动员农民参加抗战第95-98页
     ·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土改第98-101页
     ·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政治第101-104页
   ·农村文化教育第104-115页
     ·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第104-107页
     ·农村小学教育第107-111页
     ·成人教育第111-115页
   ·农村文化娱乐第115-125页
     ·农村文化组织第115-118页
     ·农村文化宣传第118-120页
     ·农民文化生活第120-125页
   ·农村妇女的解放第125-135页
     ·解放妇女政策第125-127页
     ·妇女经济解放第127-129页
     ·提高妇女政治地位第129-131页
     ·保障妇女人权第131-135页
   ·变易风俗第135-151页
     ·破除迷信第135-139页
     ·革除陈规陋习第139-143页
     ·禁毒禁赌第143-146页
     ·卫生运动第146-148页
     ·新农村新风尚第148-151页
第4章 崭新的娱乐形式:革命话语下的民间小戏第151-231页
   ·太行山的秧歌:民间小戏的代表第151-166页
     ·关于民间小戏第151-153页
     ·秧歌与秧歌戏第153-156页
     ·秧歌的乡村演出第156-161页
     ·秧歌里的乡村抒写第161-166页
   ·“民间”的重塑:革命话语下民间小戏的改造第166-198页
     ·建立农村剧团第167-171页
     ·戏剧活动第171-180页
     ·旧剧的改造与利用第180-192页
     ·左权小花戏:民间小戏改造的典范第192-198页
   ·全新的“民间”:太行山的新秧歌第198-217页
     ·崭新的民间形式:秧歌舞剧第199-205页
     ·“民间”的缔造:新秧歌剧第205-210页
     ·全新“民间”的展示第210-217页
   ·民间与政治的互动:民间小戏与乡村社会第217-231页
     ·乡村演出与民众动员第217-220页
     ·娱乐与教化第220-225页
     ·“民间”的改造与继承第225-231页
第5章 婚俗新变:太行山农村社会文化透视第231-299页
   ·择偶状态第231-248页
     ·包办婚姻:抗战前夕及抗战初期主要的择偶方式第232-236页
     ·婚姻自主:择偶方式的新选择第236-244页
     ·政治包办:革命话语下妇女的择偶状态第244-248页
   ·婚姻礼俗第248-258页
     ·抗战前夕及抗战初期的婚仪第248-253页
     ·婚姻程序的简化与新式婚礼第253-258页
   ·离婚自由与寡妇再婚第258-281页
     ·离婚风潮第259-268页
     ·寡妇再嫁第268-274页
     ·军属婚姻第274-281页
   ·革除陋婚第281-299页
     ·遏制早婚第281-285页
     ·禁止买卖婚姻第285-292页
     ·禁止童养媳第292-294页
     ·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第294-299页
第6章 丧俗变革:太行山农村社会风俗的变迁第299-354页
   ·丧俗的传承与演变:抗战前及抗战初期太行山区的丧葬礼俗第299-314页
     ·丧葬礼俗第299-302页
     ·丧葬中的信仰风俗第302-307页
     ·厚葬是丧葬的主导形式第307-310页
     ·祭祀风俗第310-314页
   ·烈士追悼仪式与丧俗的变化第314-332页
     ·烈士追悼与政治动员第315-320页
     ·烈士追悼与纪念第320-332页
   ·村级追悼第332-339页
     ·村级追悼仪式第332-336页
     ·村级追悼与民俗使用第336-339页
   ·民间丧俗的变迁第339-354页
     ·丧俗的改革与变迁第339-346页
     ·土地改革与根据地丧俗的转变第346-354页
第7章 放足运动:太行山农村妇女形象的重塑第354-393页
   ·抗战前夕及初期太行山的缠足陋俗第354-366页
     ·“三寸金莲”:女性奴化的标志第354-357页
     ·“缠缠放放”:女性身体解放的艰难第357-362页
     ·小脚”犹在:抗战初期太行山区的缠脚遗风第362-366页
   ·脚的解放与人的解放:太行根据地的放足运动第366-385页
     ·厉行放足:太行根据地政府的放足措施第366-372页
     ·“脚”的解放:放足运动的开展第372-377页
     ·放足运动的成效与特点第377-385页
   ·妇女放足与女性形象的新塑第385-393页
     ·“劳动光荣”:新的劳动观念第386-389页
     ·“走入社会”:崭新的女性形象第389-393页
结语第393-398页
参考文献第398-414页
致谢第414-41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16页

论文共4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孔教思潮研究--康有为孔教思想
下一篇:保定商会研究(1907-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