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抗日战争时期建设“新国家”主张形成的历史条件 | 第13-18页 |
(一)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 第13-14页 |
(二)实践基础:陕甘宁边区局部成功执政的实践和经验 | 第14-16页 |
(三)历史渊源: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什么样的新中国,怎样建设新中国”的探索 | 第16-18页 |
(四)现实基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 第18页 |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什么样的“新国家”的探索 | 第18-23页 |
(一)“三民主义共和国” | 第18-20页 |
(二)“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文化上先进的新中国” | 第20页 |
(三)“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 第20-23页 |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新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 第23-34页 |
(一)“新国家”“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 第23-25页 |
(二)“新国家”“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 第25-28页 |
(三)“新国家”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新文化 | 第28-30页 |
(四)“新国家”是一个国强民富的新社会 | 第30-31页 |
(五)党的建设是“新国家”主张实现的根本前提 | 第31-34页 |
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国家”思想与“中国梦” | 第34-38页 |
(一)抗战前夕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解放”、“民主”等主张而奔波 | 第34-35页 |
(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理想而奋斗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