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艺术史
逸格,高标,一代没骨新风--恽寿平没骨花卉艺术
主流话语中的“他者”声音--19世纪英国的战争女画家伊丽莎白·巴特勒
动机与策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再解读
吴湖帆《丑簃日记》与书画鉴藏研究
黄宾虹在民国时期的鉴定活动与鉴定观念
中国近现代历史画分析--回味过去,再看当下
清代宫廷铜版画价值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花鸟画新风貌研究
论潘天寿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元代逸笔写实花鸟画研究
20世纪早期中国油画中的江浙文化体验
“扬州八怪”之怪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平庸
“四家样”源流及其影响
中国唐代绘画与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特质--中西古典绘画比较
基督教与中世纪欧洲学校美术教育关系的研究--欧洲学校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促成者
消费文化下的新生代绘画与后新生代绘画的情感表述
浓妆素抹两相宜--两宋宫廷山水画艺术风格研究
异彩纷呈夺造化--宋代人物画管窥
十九世纪西方风景画派观念及实践
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新中国十七年美术中的女性形象
水彩画与近代中国画革新
李可染中国画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中国五代时期四川地区美术繁荣现象的研究
论唐代仕女画的“神”与“形”
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的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东方既白--南宋禅宗山水画对日本早期绘画的影响
明清西洋风绘画研究(1579-1840)
郭熙研究
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研究
元代山水画中的自然观
扬州八怪发展动因之研究
“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
南唐画家地籍分异及其画风流变
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西方学者文艺复兴研究三论
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
禁忌与救赎--断简周臣《流民图》与古代流民图像考(15~16世纪)
民国时期全国美术展览会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由汉画看两汉神仙观念的转化
表现--永不枯竭的源泉
鉴往以昭来--我国画廊业生存现状调查
从束缚走向自由--20世纪中国女性绘画作品语言的历史变迁
潘玉良及其人体画研究
现代主义的前奏--惠斯勒艺术浅析
颜文樑绘画艺术研究
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庞薰琹及其绘画艺术研究
诗情画意说巨人--浅析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天顶画》与十四行诗
赵孟頫人物画初探
六朝隐士与中国山水画
论元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