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诸论 | 第8-10页 |
第二章、梁楷、玉涧、法常等禅宗山水画家绘画风格的成因 | 第10-15页 |
一 南宋社会发展状况 | 第10页 |
二 南宋山水绘画的情况 | 第10-11页 |
三 南宋时期禅宗的发展 | 第11-12页 |
四 南宋绘画的审美哲学 | 第12-13页 |
五 梁楷、玉涧、法常等禅宗画家的创新精神 | 第13-15页 |
第三章、梁楷、玉涧、法常的绘画 | 第15-18页 |
一 梁楷的生平及绘画风格 | 第15页 |
二 法常的生平及绘画风格 | 第15-16页 |
三 玉涧的生平及绘画风格 | 第16页 |
四 梁楷、玉涧、法常等禅宗画家的禅宗入画的审美哲学 | 第16-18页 |
第四章、日本的审美哲学和中国的审美哲学的相通 | 第18-24页 |
一 日本早期的社会情况 | 第18-20页 |
二 佛教的传入和禅宗的兴起和流行 | 第20-21页 |
三 日本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推崇,推进艺术的变革 | 第21页 |
四 日本早期社会的主流审美哲学 | 第21-22页 |
五 日本的审美哲学与中国的审美哲学的相通 | 第22-24页 |
第五章、南宋禅宗山水画对于日本早期绘画的影响 | 第24-29页 |
一 日本与南宋山水绘画作品比较 | 第24页 |
二 山水画构图和技法的传承关系 | 第24-26页 |
三 山水画笔墨和思想的传承关系 | 第26-29页 |
第六章、南宋禅宗山水画对于日本绘画的影响和意义及评价,从而看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东方文明的崛起 | 第29-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