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绪论 | 第21-41页 |
第一章 姜宸英家世、生平、著述考述 | 第41-63页 |
第一节 家世与家风 | 第41-50页 |
一、家世与家庭成员述考 | 第41-46页 |
二、家风论略 | 第46-50页 |
第二节 生年与行迹 | 第50-55页 |
一、生年与字号辨讹 | 第50-53页 |
二、行迹述略 | 第53-55页 |
第三节 诗文与著述 | 第55-62页 |
一、诗文集考述 | 第55-57页 |
二、新发现之手稿本述略 | 第57-60页 |
三、其他著述杂考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二章 姜宸英交游考述 | 第63-102页 |
第一节 姜宸英与文苑英才 | 第63-73页 |
一、王猷定 | 第64-66页 |
二、计东、董以宁、魏禧 | 第66-73页 |
第二节 姜宸英与诗坛宗匠 | 第73-84页 |
一、王士禛 | 第74-79页 |
二、查慎行 | 第79-84页 |
第三节 姜宸英与人生挚友 | 第84-101页 |
一、徐乾学 | 第85-91页 |
二、纳兰性德 | 第91-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三章 姜宸英文学思想研究 | 第102-132页 |
第一节 诗学思想诠说 | 第102-113页 |
一、诗之本:提倡“性情之正” | 第102-107页 |
二、诗之用:推阐“诗可以怨” | 第107-110页 |
三、余论 | 第110-113页 |
第二节 古文理论探赜 | 第113-124页 |
一、古文之本:主张“文道一体” | 第113-116页 |
二、古文之意:重视“自得” | 第116-119页 |
三、古文之法:标举“法度” | 第119-122页 |
四、余论 | 第122-124页 |
第三节 其他相关问题考释 | 第124-131页 |
一、通变观:“变必复古,而所变之古非即古也。” | 第124-126页 |
二、文体观:“文之所不能尽者,于是乎有诗” | 第126-128页 |
三、时文观:“以古文为时文” | 第128-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四章 姜宸英古文创作与其人生面向的多维阐释 | 第132-171页 |
第一节 姜宸英古文创作面面观 | 第132-139页 |
一、古文创作概貌素描 | 第132-134页 |
二、古文创作渊源初探 | 第134-136页 |
三、古文风格“醇肆之间”考辨 | 第136-139页 |
第二节 经世精神与姜宸英的论体文创作 | 第139-152页 |
一、实学思潮与经世精神 | 第140-144页 |
二、经世精神与论体文主题建构 | 第144-148页 |
三、经世精神与论体文特色生成 | 第148-152页 |
第三节 狷介人格与姜宸英传记文创作 | 第152-160页 |
一、狷介人格与坎坷遭际 | 第152-154页 |
二、狷介人格与传记文主题取向 | 第154-158页 |
三、狷介人格与传记文审美特质 | 第158-160页 |
第四节 文人情怀与姜宸英的题跋文创作 | 第160-170页 |
一、任性使气与情之所钟 | 第160-163页 |
二、遥情远旨与题跋创作 | 第163-166页 |
三、清粹温润与题跋书写 | 第166-170页 |
本章小结 | 第170-171页 |
第五章 姜宸英诗歌与清初文学生态 | 第171-204页 |
第一节 姜宸英诗歌创作概述 | 第171-176页 |
一、咏怀诗 | 第172-174页 |
二、咏史诗 | 第174-175页 |
三、送别诗 | 第175-176页 |
第二节 姜宸英的题画诗与清初尚画之风 | 第176-185页 |
一、题画诗的主题取向 | 第177-181页 |
二、题画诗的文本生成 | 第181-183页 |
三、题画诗创作与清初尚画之风 | 第183-185页 |
第三节 姜宸英的行旅诗与清初游幕、处馆之风 | 第185-194页 |
一、行旅诗的内容 | 第185-189页 |
二、行旅诗的特色 | 第189-191页 |
三、行旅诗创作与清初游幕、处馆之风 | 第191-194页 |
第四节 姜宸英的唱酬诗与清初雅集之风 | 第194-199页 |
一、姜宸英与文人雅集 | 第194-197页 |
二、唱酬诗的情感取向 | 第197-198页 |
三、唱酬诗创作与清初雅集之风 | 第198-19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9-200页 |
附录:唱酬诗表 | 第200-204页 |
结语 | 第204-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20页 |
附录一:姜宸英诗文辑佚 | 第220-229页 |
附录二:姜宸英评储方庆文批语辑录 | 第229-231页 |
附录三:姜宸英诗文集序跋题识辑录 | 第231-246页 |
附录四:李祖陶《国朝文录·湛园未定稿文录》批语辑录 | 第246-249页 |
致谢 | 第249-2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