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龜山先生語錄》研究
过珙《古文评注》研究
书写性别:唐人笔下的若干女性形象研究
“掉队”与渴望“归队”--1949年后沈从文创作新论
文学视域下的吕思勉研究
邹思明《文选尤》研究
新文学 新学术—燕京大学国文系的文学教育研究(1919-1937)
异质文化的碰撞与反抗空间的形成--伪满洲国时期女作家但娣研究
国文如何教育:1940年代的中学国文教育论争--以《国文月刊》、《国文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探析
“鲁迅风”研究:论争、杂志与同人
清華簡中的文本敘事研究
抗战时期梅娘的跨语/跨域书写(1931-1945)
伍子胥戏研究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研究
蜀汉入晋文士群体研究
吕碧城的异域之旅与自我追寻--以《欧美漫游录》为中心
萧史故事的文学演绎与图像流变
论40年代沈从文文学理想与编辑实践
19世纪越南使臣在华交游研究
《古今事文类聚》文体观研究
陈著年谱
生态·女性·民族--论郭雪波小说创作
先秦两汉师旷“小说”研究
元代江南的道士与文士
《文选》李善注引“三礼”考
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当代底层叙事研究
李善《文选注》引部分儒家文献考
《文选》李善注引《后汉书》《东观汉记》《晋书》考
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研究--以贾谊、冯唐、李广、汲黯为例
民俗学视野下的寻根文学研究
《左传》《史记》叙事写人比较研究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中的隐性知识分子话语--以《红日》、《红岩》、《红旗谱》为例
“融入野地”的绿色遥思--张炜小说创作的生态思想研究
论张爱玲小说与散文中被遮蔽的幽默
从“80后”写作看青年亚文化
美国汉学界的沈从文研究--以夏志清、金介甫、王德威为中心
上海咖啡馆与文学
魏晋南北朝琅琊王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
张爱玲的流亡书写
“反崇高”的流变--从80年代的王朔到90年代的朱文
明清文学才子概念演变研究
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
苏雪林与中国文学的性灵传统
民国女性发式与现代文学叙事研究
《人民报》副刊群与缅甸华文文学(1951-1960)
黄溍社会关系网络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以悲为美”及其生成
明代江西讲学与文学研究
六朝荆楚地记研究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