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緒論 | 第9-15页 |
第一章 楊時生活的時代背景及其活动 | 第15-32页 |
第一節 楊時生平概述 | 第15-21页 |
一、在外為官時期 | 第15-18页 |
二、晚年入京任職 | 第18-21页 |
第二節 楊時的學術淵源 | 第21-28页 |
一、北宋中後期的學術環境 | 第22-23页 |
二、楊時的主要學術交流 | 第23-28页 |
第三節 宋代語錄體著作的發展 | 第28-32页 |
第二章 《龜山先生語錄》的刊印研究 | 第32-45页 |
第一節 《龜山先生語錄》的兩個版本系統及其纂錄者問題 | 第32-36页 |
第二節 《龜山先生語錄》在歷代的流傳刊刻情況 | 第36-45页 |
一、在南宋的流傳與刊刻 | 第36-41页 |
二、在元代的刊刻情況 | 第41-42页 |
三、在明清之際的刊刻情況 | 第42-45页 |
第三章 《龜山先生語錄》的內容研究 | 第45-74页 |
第一節 楊時反王學的思想 | 第45-54页 |
一、對王安石及新法的批判 | 第46-48页 |
二、對新學的批判 | 第48-54页 |
第二節 佛氏學說對楊時思想的影響 | 第54-59页 |
一、批判與吸收 | 第54-56页 |
二、朱熹、黃宗羲等人對楊時佛老觀的批判 | 第56-59页 |
第三節 楊時為政思想略述 | 第59-67页 |
一、為臣之道 | 第59-62页 |
二、為君之道 | 第62-67页 |
第四節 楊時論為學之道 | 第67-74页 |
一、為學目標 | 第67-70页 |
二、為學之方 | 第70-74页 |
第四章 《龜山先生語錄》價值評析 | 第74-81页 |
第一節 文獻史料價值 | 第74-77页 |
第二節 不足之處 | 第77-81页 |
結語 | 第81-83页 |
附錄一《龜山先生語錄》歷代著錄情況 | 第83-84页 |
附錄二 有關《龜山先生語錄》部分文字的評點 | 第84-89页 |
附錄三 朱熹、汪應辰有關《龜山語錄》的議論 | 第89-92页 |
參考文獻 | 第92-96页 |
後記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