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研究--以贾谊、冯唐、李广、汲黯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9-11页 |
二、研究方法和价值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 | 第13-24页 |
第一节 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不遇表现 | 第13-18页 |
一、贾谊 | 第13-15页 |
二、冯唐 | 第15-16页 |
三、李广 | 第16-17页 |
四、汲黯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蕴含的文化品格 | 第18-24页 |
一、正直不屈、坚持正义 | 第19-20页 |
二、追求理想、百折不挠 | 第20-21页 |
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 | 第24-43页 |
第一节 接受者的共性与个性 | 第26-29页 |
一、接受者的共同特征 | 第26-27页 |
二、接受者的对象选择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接受目的 | 第29-43页 |
一、称颂、同情、勉励友人 | 第29-35页 |
二、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 第35-40页 |
三、感怀哀悼、咏史伤今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对唐代诗人的影响 | 第43-52页 |
第一节 人生经历的影响 | 第43-47页 |
一、情感共鸣:化不遇之悲为乐观心态 | 第43-45页 |
二、怨而不怒:等待机遇重立功名 | 第45-46页 |
三、穷达天定:应及时行乐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人格精神的影响 | 第47-52页 |
一、坚守正直人格和忧国情怀 | 第47-49页 |
二、坚定理想信念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唐诗吟咏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意义和影响 | 第52-69页 |
第一节 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重塑 | 第52-61页 |
一、唐前诗文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认识 | 第52-54页 |
二、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解读 | 第54-57页 |
三、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重塑 | 第57-61页 |
第二节 与“怀才不遇”思考的深入 | 第61-69页 |
一、“怀才不遇”悲剧意识的融入 | 第61-64页 |
二、“盛世不遇”社会现象的发问 | 第64-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85页 |
后记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