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世界文学
何以为人—对四部机器人科幻小说的伦理分析
新马华文抗战小说的“本土性”研究
《一个人的战争》和《鸟的礼物》的比较研究
张爱玲与杜拉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鲁迅与厨川白村比较研究
西方游历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研究
卡夫卡与阎连科小说荒诞性的比较研究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与莫言《生死疲劳》的比较研究
卡森·麦卡勒斯与黄丽群短篇小说“怪”人形象比较研究
从斯托克,赖斯到梅尔笔下吸血鬼意象在哥特小说中的嬗变
中国话本小说与英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
藏西方当代文学比较研究
18,19世纪中韩竹枝词的比较研究
《圣经·旧约》的女性形象再解读
新时期中国电影对外国名著的改编研究
时空中的寻访--沃特·惠特曼、约翰·缪尔、罗杰·迪肯作品中的树
《京华烟云》与《飘》中女性意识的对比研究
《邯郸记》与《人生如梦》主题比较研究
论德国1800年前后对人的构想--以知识秩序关联中的三部小说为例
山东京传的读本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接受研究
告别如何实现?--对《短信长别》的研究
俄汉民间故事中的家庭观念对比研究
20世纪西方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空间位移中的碰撞与回响--拉丁美洲小说与20世纪晚期以来的中国小说
论乌托邦文学的三个维度
论荒诞与荒诞性文学
圣经中妻子形象的互文性研究
圣经中理想国王形象研究
生态伦理学视域下《庄子·内篇》和爱默生《论自然》的对比研究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命运主题研究
1930-1940s美国视野中的“中国形象”
李商隐与卡夫卡的比较研究
生存和环境—《黎明之屋》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比较研究
从属性对现代女性自性完善的禁锢与延迟--对比研究《逃离》与《女心理师》
价值观与欲望--扭曲的美国梦和中国梦
但丁在中国新时期的传播与接受
摄影文学文图关系研究
Henry Jamess Conception of Art and Its Moral Consequences
《鄰交徵書》研究
新移民作家“文革”小说的儿童叙事研究
The Search for Female Identity: Women Characters in Willa Cathers Fictional Works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与大伴旅人《赞酒歌十三首》的比较
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中西诗歌自然意象研究
“真”与“幻”的中国形象--以谷崎润一郎和芥川龙之介的江南游记为中心
叙事交流嬗变研究
克里斯塔·沃尔夫对浪漫主义女性思想的现代阐释
《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的英雄观之比较研究
大江健三郎和莫言文学的比较--以《万延元年的足球》和《蛙》为中心
自然原型意象视阈下狄金森与李清照诗歌的异同对比研究
中西方儿童故事叙事结构比较研究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