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荒诞与荒诞性文学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7页 |
一、荒诞的面目 | 第7-11页 |
(一) 荒诞的原始面目 | 第7-9页 |
1. absurd 的原始面目 | 第7-8页 |
2. 荒诞的原始面目 | 第8-9页 |
(二) 荒诞的现代面目 | 第9-11页 |
二、荒诞面目的展现 | 第11-19页 |
(一) 荒诞面目在现代之前展现的不可能 | 第11-13页 |
1. 人文精神的勃发及沦丧时期 | 第11-12页 |
2. 人文精神的复兴及人文理性的确立时期 | 第12-13页 |
(二) 荒诞面目在现代异化中的展现 | 第13-19页 |
1. 科学理性的高扬与人文理性的失落 | 第13-16页 |
2. 异化与荒诞 | 第16-19页 |
三、荒诞的表达 | 第19-26页 |
(一) 表现主义文学对荒诞的表达 | 第20-21页 |
(二) 存在主义文学对荒诞的表达 | 第21-22页 |
(三) 荒诞派戏剧对荒诞的表达 | 第22-24页 |
(四) 黑色幽默小说及其他文学流派对荒诞的表达 | 第24-26页 |
四、荒诞在中国 | 第26-40页 |
(一) 荒诞在中国古代的缺席 | 第27-30页 |
(二) 荒诞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稀有表达 | 第30-36页 |
1. 《狂人日记》和《狗》 | 第30页 |
2. 《疯狗》和《我是谁》 | 第30-31页 |
3. 高行健的荒诞性戏剧 | 第31-32页 |
4. 80年代中期的荒诞性小说 | 第32-34页 |
5. 《城市生活》对荒诞的诠释 | 第34-36页 |
(三) 荒诞在中国现当代稀缺的原因 | 第36-40页 |
五、荒诞的审美现代性 | 第40-44页 |
(一) 荒诞与滑稽及丑和怪 | 第40-42页 |
1. 荒诞与滑稽 | 第40-42页 |
2. 荒诞与丑和怪 | 第42页 |
(二) 荒诞的审美现代性及其评价 | 第42-44页 |
参考书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