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

叙事交流嬗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导论第11-14页
    一、研究背景:问题凸显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4页
第一章 叙事交流模式概述第14-19页
    第一节 叙事交流模式的发展历程第14-17页
    第二节 为什么是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交流模式第17-19页
第二章 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第19-26页
    第一节 失去的作者与上升的读者第19-22页
        一、经典时期:边缘化与文本外的对话第19-20页
        二、后经典时期:读者的复活第20-22页
    第二节 嬗变中的反思第22-26页
        一、真实作者的沉默第22-23页
        二、读者自由的假像第23页
        三、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合作论第23-26页
第三章 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第26-33页
    第一节 从认同到自由第26-28页
        一、经典时期:被动的隐含读者第26-27页
        二、后经典时期:主动的隐含读者第27-28页
    第二节 与真实作者、真实读者之间关系的变化第28-30页
    第三节 反思与意义第30-33页
        一、隐含作者的误读与复活第30-31页
        二、讲真话与沉默的隐含作者第31页
        三、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交流的社会性第31-33页
第四章 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第33-43页
    第一节 从文本内到超越文本第33-38页
        一、热奈特:文本中的上帝第33-35页
        二、里蒙—凯南:叙述的多重性第35-36页
        三、罗兰·巴特:零度叙述第36-37页
        四、后经典时期其它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第37-38页
    第二节 交流中的不可靠叙述者第38-41页
    第三节 关系与反思第41-43页
        一、从单向度到多向度的循环第41页
        二、被动的叙述接受者?第41-43页
第五章 关于叙事交流模式的补充与反思第43-49页
    第一节 人物在交流中的缺席第43-44页
    第二节 单向交流到多层次、多向度的循环第44-46页
        一、叙事的多层次交流第44-45页
        二、叙事跨交流与多模式的设想第45-46页
    第三节 叙事的未来:故事与技术第46-49页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四种植物生长特性影响
下一篇:甘肃省天祝县高寒草甸草原退化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估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