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玉米/花生间作改善花生铁营养的分子生态调控机制
基于遥感作物模型的东北玉米产量和低温冷害模拟研究
玉米干旱过程及其动态模拟
东北玉米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对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的影响评估
玉米茎秆强度QTL定位研究
不同播期对冀东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玉米根系微环境改变与根离子吸收的关系
四个糯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及其遗传力分析
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广东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评价与分析
不同灌水方式下依据水面蒸发量确定夏玉米适宜灌溉制度的研究
海洋侧孢短芽孢杆菌(AMCC10172)生物有机肥对干旱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玉米胚囊转录组分析及胚囊—花粉管互作相关基因的初步鉴定
几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及杂种优势研究
100份玉米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玉米种子干燥过程中皮层阻力影响的研究
12个玉米群体重要性状的遗传及改良利用潜力分析
南方稻区双季玉米周年高产的播期与品种搭配效应研究
玉米雄性核不育基因8001s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玉米矮秆基因Dt和坏死基因nec-t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黑河中游制种玉米水氮耦合效应的研究
玉米ZmSTOMAGE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锌、钼对水分逆境下夏玉米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
玉米籽粒萌发期杂种优势相关miRNA的研究
玉米自交系伸长节间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果穗生长发育的影响
玉米IBM Syn10群体高分辨率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穗部相关性状QTL/miRNA遗传解析
春播和夏播玉米产量形成特点的研究及适宜品种的筛选
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研制及其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深耕和隔畦交替灌溉对麦玉两熟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降雨量对夏玉米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影响研究
转基因玉米中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PAT)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玉米籽粒淀粉合成关键基因sbeⅠ、waxy的研究
玉米转基因体系的优化及抗矮花叶病基因的转化
6-BA对不同保绿型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调控
玉米种子活力及营养元素对衰老种子活力的修复作用研究
玉米植株碳累积和耗水量的相关性研究
玉米耐旱相关基因ZmHDZIV13和ZmHDZIV14的克隆、分析及表达载体构建
基于四交群体的玉米耐密性及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分析
间作玉米对豌豆氮阻遏的减缓效应研究
利用SSR标记分析126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水氮配施对玉米水分传输和利用的互作效应
空间布局对玉米/豌豆水氮利用的调控效应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调亏灌溉条件下不同沟垄栽培模式对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体系研究
玉米HD-Zip转录因子家族抗旱相关基因的鉴定及Zmhdz10功能分析
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与玉米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