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摘要第1-3页
Summary第3-5页
英文缩写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表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31页
 1 玉米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展望第9-14页
   ·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10-11页
     ·杂交育种的演变第10-11页
     ·杂交育种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第11页
   ·杂交育种方法及评价第11-12页
     ·自交系配合力测定方法及评价第11-12页
     ·自交系的育种方法及评价第12页
   ·杂交育种技术展望第12-14页
     ·耐密基因型选择第12-13页
     ·抗旱育种第13页
     ·抗病育种第13-14页
     ·加强早熟杂交种选育第14页
     ·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第14页
 2 国内外玉米种质的利用现状与种质改良第14-16页
   ·国外玉米种质研究现状第14-15页
   ·我国玉米种质利用现状第15页
   ·玉米种质改良的紧迫性第15-16页
 3 玉米杂种优势群与杂优模式利用概况第16-21页
   ·国外玉米杂种优势群与杂优模式利用研究进展第17-19页
   ·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与杂优模式的利用第19-21页
 4 杂种优势群划分的方法第21-29页
   ·系谱分析法第21-22页
   ·表型聚类分析法第22页
   ·数量遗传学方法第22-23页
   ·生化标记法第23-24页
   ·分子标记技术第24-29页
     ·分子标记的分类第24页
     ·分子标记的优点第24-25页
     ·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及其在玉米杂优群划分中的应用第25-29页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9-31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9-30页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营养液浓度、温度及浸种时间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1-3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1-32页
   ·试验材料第31页
   ·试验方法第31-32页
     ·不同倍数营养液浸种方法第31页
     ·不同水温和浸种时间的处理方法第31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1-32页
 2 结果分析第32-34页
   ·不同浓度营养液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2页
   ·不同浓度营养液浸种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第32-34页
   ·浸种时间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4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4-35页
第三章 两种玉米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第35-3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5-36页
   ·试验材料第35页
   ·试验方法第35-36页
     ·CTAB法提取DNA第35-36页
     ·玉米籽粒DNA快速提取法第36页
 2 结果分析第36-3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7-38页
第四章 玉米自交系种质类群划分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38-5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8-42页
   ·试验材料第38-39页
   ·试验方法第39-42页
     ·材料处理第39页
     ·提取供试材料DNA第39页
     ·SSR检测第39-40页
       ·SSR引物选择第39页
       ·PCR扩增第39-40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0-41页
       ·试剂与溶液第40页
       ·方法与步骤第40-41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41-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51页
   ·SSR标记结果第42-45页
   ·遗传变异分析第45页
   ·聚类结果分析第45-47页
   ·主坐标分析第47-49页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49-5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1-53页
   ·SS R标记第51页
   ·对 102 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种质类群划分第51-52页
   ·分析遗传距离聚类和模型聚类的优缺点第52-53页
第五章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历第61-62页
导师简介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改良剂对冷浸田养分活化及水稻增产效果研究
下一篇:基于有机和无机施肥模式的红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