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12个玉米群体重要性状的遗传及改良利用潜力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3页
1 前言第13-31页
   ·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第13-14页
     ·国外玉米种质资源研究进展第13页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第13-14页
   ·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第14-20页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第14-15页
     ·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的方法第18-20页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0-25页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20-22页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第22-23页
     ·米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取样技术第23-25页
   ·米群体改良主要创新途径和方法第25-28页
     ·米种质资源拓展创新的主要途径第25-27页
     ·米群体改良的方法第27-28页
   ·今后研究方向第28-29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9-31页
2 12个玉米群体产量、品质、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第31-38页
   ·材料和方法第31-32页
     ·试验材料第31-32页
     ·间试验设计第32页
     ·数据分析第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14个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第32-33页
     ·主要数量性状分析第33-34页
     ·主要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第34-35页
     ·主要数量性状聚类分析第35页
     ·品质性状分析第35-36页
     ·米群体的产量及营养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36-37页
   ·讨论与小结第37-38页
3 12个玉米群体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第38-70页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供试材料第38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38-39页
     ·内蒙古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第39页
     ·田间数据分析第39-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68页
     ·15个农艺性状联合方差分析第40-41页
     ·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GCA分析第41-56页
     ·米群体的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第56-60页
     ·60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杂种优势反应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分析第60-67页
     ·60个组合的产量在3个试验环境下的综合分析第67-68页
   ·讨论与小结第68-70页
4 12个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遗传分析第70-77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供试材料第70页
     ·研究方法第70-71页
   ·结果与分析第71-76页
     ·9个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第71页
     ·在2种密度下玉米株高、穗位及产量性状比较第71-74页
     ·在2种密度下抗性性状分析第74-75页
     ·在2种密度下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75-76页
   ·讨论与小结第76-77页
5 混合选择法对群体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第77-83页
   ·材料与方法第77-78页
     ·供试材料第77页
     ·研究方法第77-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82页
     ·群体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第78-79页
     ·穗部性状的变化第79-80页
     ·植株性状的变化第80-81页
     ·群体的遗传变异第81-82页
   ·讨论与小结第82-83页
6 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DNA最优取样技术第83-92页
   ·材料与方法第83-85页
     ·供试材料第83页
     ·研究方法第83-85页
   ·结果与分析第85-91页
     ·SSR扩增带型第85-86页
     ·遗传变异分析第86-87页
     ·单株DNA样本与多株混合叶片提取的DNA样本的PCR扩增比较第87页
     ·单株DNA样本与单株DNA混合样本的扩增结果比较第87-88页
     ·12、10株混合叶片提取的DNA样本与其相应单株DNA混合样本扩增结果比较第88-91页
   ·讨论与小结第91-92页
7 12个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第92-99页
   ·材料与方法第92-93页
     ·供试材料第92-93页
     ·研究方法第93页
   ·结果与分析第93-98页
     ·SSR多态性分析第93-96页
     ·遗传距离(GD)分析第96-97页
     ·SSR聚类分析第97-98页
   ·讨论与小结第98-99页
8 全文讨论第99-107页
   ·四种划分类群方法的比较第99页
   ·在3种不同环境下玉米群体杂种优势群划分及其与SSR聚类结果的比较第99-100页
   ·12个玉米群体育种潜力综合评价第100-106页
     ·塘四平头群第100-101页
     ·兰卡斯特群第101-104页
     ·P群第104-105页
     ·BSSS群第105-106页
   ·12个玉米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潜力探讨第106-107页
9 结论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9页
附录第119-120页
附图第120-121页
作者简介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铃薯高产优质抗病优良株系的选育及SSR分析
下一篇:饲草型全混日粮对肉羊生产性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