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传染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痰上清液和血液BG、KL-6快速检测对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菌肺炎诊治价值的研究
康爱保生丸联合HAART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吉林省农村地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研究
HIV/AIDS患者外周血B细胞数量及TLR7与TLR9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HIV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和活化受体变化研究
我国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HIV者自然史双向性队列研究
中国HIV/AIDS患者B7-H1的表达特点及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GWAS研究SNP位点与中国人群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和疗效相关性研究
我国艾滋病现状分析与抗艾药品的研发
分离自AIDS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Erg11基因表达研究
HIV整合酶对链转移抑制剂的易感性和耐药性研究以及新型抗整合酶单域抗体的研发
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病变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包皮环切在我国西部艾滋病疫情严重地区外来务工者中的推广模式研究
甘肃省哨点监测吸毒人群基本特征及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硫酸木质素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预防HIV性传播研究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社区关怀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为核心的社会支持需求研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
HIV感染易感基因的关联分析和孤独症易感基因的突变筛查及CNV检测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膜融合抑制剂HR212作用机制研究及新型棉酚衍生物抗病毒活性研究
阻断HIV-1辅助受体CXCR4的新方法研究
宿主因子Cyclin T1和Sam68在Ⅰ型人免疫缺陷型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功能研究
HIV/AIDS患者HAART治疗过程中口腔健康、CD4~+T淋巴细胞计数、Th1/Th2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研究
HIV感染者配偶艾滋病队列研究
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特征和HIV-1感染状况研究
应用EPP模型估计与预测上海市虹口区艾滋病疫情
南昌市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营养状况研究
宿主限制因子APOBEC3F抑制HIV-1病毒相关机制的研究
德宏州饮酒与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病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我国部分地区HIV/AIDS初治患者的原发耐药与亚型流行状况及特殊患者的疗效与耐药研究
HIV-1潜伏感染相关分子筛查与转录调控
去泛素化酶A20抑制HMBA和Prostratin协同激活的HIV-1基因转录
Nifeviroc和F18复合微乳凝胶阴道杀微生物剂的临床前应用研究
浙江省台州地区耐药HIV-1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流行特征与Spectruin/EPP模型应用研究
凉山彝族聚居区育龄妇女HIV感染及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因素研究
2009~2013年苏州市戒毒所内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
Talin1片段化对HIV-1感染的影响及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
浙江省2004-2011年HIV-1流行毒株的传播和进化研究
基于GIS和元胞自动机的艾滋病传播研究
BED-CEIA方法在天津市HIV-1新近感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临海市女性性工作者预防艾滋病知识、行为的干预研究
IFN-γ对HAART治疗1年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影响
NKG2D受体和配体的表达及在HIV-1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基于ccr5、pol和vif基因的三联m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分析
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HIV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中的变化
DATA类化合物抗HIV-1活性的理论研究
Review and a Case Report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as a Causative Agent of Penicilliosis: An AIDS-defining Disease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和固定性伴检测研究
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体内分布及关键抑制因素研究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