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现状分析与抗艾药品的研发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二章 艾滋病及其蔓延 | 第9-30页 |
2.1 艾滋病的产生 | 第9页 |
2.2 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 | 第9-11页 |
2.3 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 | 第11-25页 |
2.3.1 艾滋病在中国的出现 | 第11-12页 |
2.3.2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 | 第12-14页 |
2.3.3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特点 | 第14-22页 |
2.3.4 艾滋病在中国蔓延的原因 | 第22-23页 |
2.3.5 艾滋病在中国引起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2.4 艾滋病的预防 | 第25-30页 |
2.4.1 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危险性 | 第25-26页 |
2.4.2 预防措施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抗艾药品的研发与市场分析 | 第30-47页 |
3.1 抗艾药品分类 | 第30-31页 |
3.2 国外抗艾药品市场 | 第31-38页 |
3.2.1 欧美国家抗艾药品概述 | 第31-35页 |
3.2.2 美国抗艾药品销售情况 | 第35-38页 |
3.3 我国抗艾药品市场 | 第38-47页 |
3.3.1 我国抗艾药品销售情况 | 第38-41页 |
3.3.2 我国抗艾药品市场现状 | 第41-42页 |
3.3.3 我国抗艾药品研发的重要性 | 第42-43页 |
3.3.4 我国抗艾药品的销售特点 | 第43-47页 |
第四章 抗艾药品研发方案制定 | 第47-59页 |
4.1 市场分析 | 第47-55页 |
4.1.1 市场机会 | 第47-48页 |
4.1.2 竞争优势 | 第48-52页 |
4.1.3 竞争产品分析 | 第52页 |
4.1.4 竞争对手分析 | 第52-55页 |
4.2 研发方案 | 第55-56页 |
4.3 经济效益 | 第56-57页 |
4.3.1 先进的生产工艺 | 第57页 |
4.3.2 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 第57页 |
4.4 社会效益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