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1.3 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3.1 研究视角 | 第9-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选题的意义和创新 | 第11-12页 |
2 山西省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人口学特征 | 第12-15页 |
2.1 山西省全省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总体特征 | 第12-14页 |
2.2 重疫区运城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特征 | 第14-15页 |
3 社区关怀内容阐述 | 第15-35页 |
3.1 山西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所接受的生存救助——医疗救助 | 第16-23页 |
3.1.1 来自CDC的医疗救助 | 第16-22页 |
3.1.2 来自定点医院的医疗救助 | 第22-23页 |
3.2 山西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所接受的生活救助 | 第23-32页 |
3.2.1 生活救助 | 第24-27页 |
3.2.2 生产救助 | 第27-32页 |
3.3 非歧视环境的建设——艾滋病防治宣传 | 第32-35页 |
3.3.1 农村地区的宣传 | 第33-34页 |
3.3.2 城市地区的宣传 | 第34-35页 |
4 社区关怀人口学特征的作用分析 | 第35-38页 |
4.1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死亡状况 | 第35-36页 |
4.2 二代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出生人数状况 | 第36-37页 |
4.3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迁移影响 | 第37-38页 |
5 社区关怀的优势与挑战 | 第38-44页 |
5.1 优势研究 | 第38-40页 |
5.2 挑战研究 | 第40-44页 |
6 讨论与总结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49-50页 |
详细摘要 | 第50-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