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中国外交史、对外关系史
13世纪中叶(1234-1259年)宋丽蒙关系--以《开庆四明续志》中两则有关高丽的记事为主
建国初期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
军调部中共外事活动研究
建国以来毛泽东关于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关系的论述研究
周恩来关于中日关系的重要论述研究(1917-1975)
英国对华领导人吊唁方案研究(1974-1976)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能源外交研究
1907-1916年袁世凯与美、德外交思想研究
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研究
安倍政府以来中日民间外交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反华势力干预新疆事务研究
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和解研究(1969-1972)
朝鲜王朝与清朝外交关系的构建及其影响研究(1623-1776)
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研究
生态视野下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变迁--以1949至1978年的兰州城市变迁为例
民国时期关于中国新疆对外关系的研究
美驻华公使马慕瑞与“宁案”交涉问题研究
卡特政府时期对华经贸政策的历史考察(1977-1981)
弱国的外交:金佛郎案交涉始末--以中方外交档案为核心的考察
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研究
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研究
现实与“道义”之间:卡特政府对台湾军事政策研究(1977-1980)
苏联西藏政策探析(1919-1935)
明代中国商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区域贸易体系建构中的角色研究
金问泗外交活动研究(1919-1949)
李光耀时期新加坡对华外交政策研究(1965-1990)
清前期中暹朝贡关系研究
晚清政府对朝鲜“国际化”外交战略研究(1876-1895)
《更路簿》视角下的南海历史性权利研究
元缅关系研究
朝共解体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地区朝鲜共产主义者的政策研究
17世纪中期葡萄牙对华政策的演变--以葡澳当局为中心
日本政潮与济案前后的中日外交--以1928年床次竹二郎访华为视角
马歇尔使华再考察
越南使臣李文馥与19世纪初清越关系研究
16、17世纪中亚与中国关系研究四题
苏西洛时期中国与印尼关系研究
权势视角下的朝贡均衡--探析朝贡体系的建构与运行
文革期间中国国家认同的话语建构和外交政策建构(1966-1976)
梁启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国外交研究
后冷战时期的中巴关系
外交部特派奉天交涉署研究(1913-1931)
英美学者视角下的中日历史问题研究
清末法律改革与日本--以清政府聘请的四位法学家为中心
室町时期五山禅僧的中国观考察
周恩来外交思想及当代价值
日本外交官米内山庸夫的民族观
现实主义视野下的李鸿章外交研究
日中英在《英日中国海关协定》签订过程中的外交博弈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