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16-26页 |
2.1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形成条件 | 第16-22页 |
2.1.1 周恩来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2.1.2 周恩来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3 周恩来外交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 | 第20-22页 |
2.2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22-26页 |
2.2.1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萌芽 | 第22-23页 |
2.2.2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形成 | 第23-24页 |
2.2.3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成熟 | 第24-26页 |
3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6-36页 |
3.1 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从战争到和平 | 第26-27页 |
3.2 外交出发点——巩固新生政权 | 第27-28页 |
3.3 外交目标——坚持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 第28-29页 |
3.4 外交宗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第29-31页 |
3.5 外交立场——独立自主 | 第31-32页 |
3.6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第32-33页 |
3.7 外交战略——“一边倒”到“一条线”、“一大片” | 第33-34页 |
3.8 外交重心——加强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第34-36页 |
4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鲜明特色 | 第36-42页 |
4.1 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 第36-37页 |
4.2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第37-38页 |
4.3 独立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 第38页 |
4.4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 第38-39页 |
4.5 独立自主国格与独立自主人格相结合 | 第39-42页 |
5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42-54页 |
5.1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42-46页 |
5.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 第42-43页 |
5.1.2 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5.1.3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指导 | 第44-45页 |
5.1.4 为不同国家处理国家间关系确立了理论原则和方法论基础 | 第45-46页 |
5.2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现实价值 | 第46-54页 |
5.2.1 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 第46-47页 |
5.2.2 为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和加强大国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 第47页 |
5.2.3 为新时代妥善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了借鉴思路 | 第47-49页 |
5.2.4 为新时代积极推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铺平了道路 | 第49-50页 |
5.2.5 为新时代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第50-52页 |
5.2.6 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