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关于历史性权利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关于《更路簿》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2 历史性权利概述 | 第15-24页 |
2.1 历史性权利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1 历史性海湾 | 第15页 |
2.1.2 历史性水域 | 第15-16页 |
2.1.3 历史性所有权 | 第16页 |
2.2 历史性权利的构成要件 | 第16-19页 |
2.2.1 主张国对某水域行使了有效的管辖 | 第17-18页 |
2.2.2 管辖权的公开和持续性 | 第18页 |
2.2.3 其他国家的承认 | 第18-19页 |
2.3 历史性权利在解决领土主权纠纷的司法实践 | 第19-21页 |
2.3.1 英国和挪威渔业案 | 第19-20页 |
2.3.2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白礁案 | 第20-21页 |
2.4 历史性权利的法律地位 | 第21-24页 |
2.4.1 历史性权利的习惯国际法地位 | 第21-22页 |
2.4.2 历史性权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地位 | 第22-24页 |
3 《更路簿》对历史性权利的解读 | 第24-37页 |
3.1 《更路簿》概述 | 第24-27页 |
3.1.1 《更路簿》的内涵 | 第24页 |
3.1.2 《更路簿》的形成年代 | 第24-25页 |
3.1.3 多种版本的《更路簿》 | 第25-27页 |
3.2 《更路簿》记录了南海渔民对南海岛礁的命名行为 | 第27-30页 |
3.2.1 《更路簿》对岛礁命名的记载 | 第28-29页 |
3.2.2 《更路簿》所载对岛礁的命名成为标准名称 | 第29-30页 |
3.3 《更路簿》体现了我国渔民对南海海域的开发经营行为 | 第30-35页 |
3.3.1 我国渔民对南海海域的开发行为 | 第30-31页 |
3.3.2 我国渔民对南海海域的经营行为 | 第31-33页 |
3.3.3 《更路簿》所记录的部分航线 | 第33-35页 |
3.4 《更路簿》所展现的法理意义 | 第35-37页 |
4 历史性权利在南海问题上的应用 | 第37-43页 |
4.1 南海问题的现状 | 第37页 |
4.2 南海周边国家的主张 | 第37-39页 |
4.2.1 越南的主张 | 第38页 |
4.2.2 菲律宾的主张 | 第38-39页 |
4.2.3 马来西亚的主张 | 第39页 |
4.2.4 印度尼西亚的主张 | 第39页 |
4.2.5 文莱的主张 | 第39页 |
4.3 中国南海的历史性权利 | 第39-41页 |
4.3.1 晚清政府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 第40-41页 |
4.3.2 民国政府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 第41页 |
4.4 南海问题的战略选择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