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中国外交史、对外关系史论文

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7-11页
第一章 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第11-17页
    一、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11-13页
        (一)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第11-12页
        (二)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的理念第12-13页
    二、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第13-17页
        (一)战后国际局势对中日关系的制约第13-14页
        (二)中日民间往来的现实需求第14-15页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民间外交经验第15-17页
第二章 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形成历程第17-27页
    一、民间往来时期第17-21页
        (一)提出“以小见大”式的贸易主张第17-18页
        (二)主张通过中日民间谈判解决渔业争端第18-19页
        (三)合理解决日侨归国问题第19-20页
        (四)重视留日学生和华侨的作用第20-21页
    二、半官半民往来时期第21-24页
        (一)提出中日政治关系三原则第21-22页
        (二)提出“照顾物资”的方针第22页
        (三)构建“两驾马车”体制第22-24页
        (四)注重培养对日工作干部第24页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期第24-27页
        (一)坚持中日复交三原则第25页
        (二)扩充中日文化交流第25-26页
        (三)建立中日友好事业最广泛统一战线第26-27页
第三章 对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的评价第27-35页
    一、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的特点第27-29页
        (一)具有鲜明的原则性第27页
        (二)具有现实的灵活性第27-28页
        (三)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第28-29页
    二、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历史贡献第29-31页
        (一)开启中日民间往来第29-30页
        (二)促进中日民间往来向“半官半民”转变第30页
        (三)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第30-31页
    三、廖承志中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当代启示第31-35页
        (一)民间外交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第31页
        (二)民间外交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途径第31-33页
        (三)民间外交对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意义深远第33-35页
结论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焊接车间逆调度方法研究
下一篇:数控机床的多性能与多故障关联矩阵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