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研究
华西的植物研究:1920-1937--以华西协和大学为中心
藏羌彝走廊邪神信仰一体多元的人类学研究--以羌族“毒药猫”信仰为例
论旅游对目的地社会网络的影响--以四川省桃坪羌寨为个案
饭局:共餐的延续--以一场饭局的民族志研究为例
黔东南侗族青少年青春期与生殖健康的人类学研究
蚕农经济生活的人类学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龙坝村为个案
表征困顿下的对象、语境与文本--民族博物馆志的书写与反思
人类学生命史中移情问题的探讨--以《越界表述的妇女》为例
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实证分析
记忆中的风景与女性化的再现:对两个视觉文本中壮族身份文化表征的批判性解读
网络文化背景下“90后”的文化表征建构机制研究
兵团社区族群关系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三三团为例
在苏印度留学生族际交往和文化认知研究--以S大学为例
黔中苗族宗族研究--以高坡苗族为例
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以下阴洼村为例
婚姻、家庭、生育与妇女地位--以黔东南一个侗族村寨为例
从“红色首府”到“红色纪念地”--关于大别山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建构的人类学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身份构建--以关中眉县X村某常姓村民家族史为例
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关系的人类学研究--以成都藏文化用品街为例
神圣和世俗之间--纳家户人的为人之道
华工、中国制造、农民工--作为身份、道德和人权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与分割
民族文物:历史、实践与话语分析
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以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博依乡维吾尔族人为例
传统庙会现代意义的人类学考察--以福利镇“五月八”节为例
中国村庄社区转变的理论脉络与经验表达--以1980年代前川西平原大成村庄社区共识的理解与复述为例
西双版纳基诺社会的疾病分类体系与“梦医生”神谕治疗
风雨中的飘摇--船民之生存伦理研究
“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以滨阳的舞炮龙为个案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