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魏晋“士人美学”研究--以《世说新语》为例
口传叙事与权力话语--以“农山论志”与“陈蔡论道”为中心
创伤体验与文学救赎--李娟散文研究
《鸳渚志馀雪窗谈异》研究
中国当代网络玄幻小说对《山海经》的接受研究
1930-1937:老舍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
论余华小说中的父子关系
中唐贞元诗歌研究
黑色一脉—论鲁迅《铸剑》与莫言小说精神的内在通连
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研究
叶燮诗文理论中的“识”范畴研究
论汪曾祺新时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民间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研究
叶广芩家族小说研究
论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女孩形象
入金宋人的文化心理与诗歌创作
宋元南戏之婚恋故事研究
明初皇族杂剧作家创作研究
平凡人生 至美和谐--论汪曾祺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
论金宇澄小说《繁花》的上海叙事
《金瓶梅》中的婚姻习俗研究
明代文学葫芦意象的象征意涵研究
试论麦家小说对“十七年”英雄叙事的继承与突破
周密及其交游词人研究
麦家特情小说中“英雄意志”书写研究
《六十种曲》中的教化观念研究
自我表征—特朗斯·海耶斯《没头没脑的人》中的历史书写
艾略特诗歌中的病患身体书写
书写创伤,书写历史:裘帕·拉希莉《低地》的创伤研究
莫泊桑小说《一生》的悲观主义研究
《堕落》多重主题解读
梅特林克戏剧中“门”的功能
识解理论视角下小说叙事的转喻机制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伦理思想解读
《父亲的微笑之光》人物创伤研究
苏珊—洛莉·帕克斯《强者/弱者》中的男性气质危机研究
《恶棍来访》的叙事时空解读
论三大戏剧体系在《我们的小镇》中的融合
琼斯长篇小说《已知的世界》研究
论当代英美作家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颠覆性重写--以20世纪中后期的三部作品为例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研究
从《他们》《奇境》《大瀑布》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笔下的男性观
“敲响天堂之门”—鲍勃·迪伦诗歌探究
石黑一雄小说的伦理意识研究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中国佬》的解读
论新移民作家的中产阶级写作--以陈谦为研究对象
论亨利·巴比塞小说《火线》的戏剧改编
小说与民族--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理论研究
论台湾的“中国抒情传统”研究
荀子礼义美学思想研究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