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J.K.罗琳和《哈利·波特》 | 第9-15页 |
(一) 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 第9-10页 |
(二) 作品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视角 | 第10-15页 |
1.有关《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及意象研究 | 第10-11页 |
2.有关《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原型研究 | 第11页 |
3.有关《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译本比较及相关电影研究 | 第11-12页 |
4.有关《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主题、写作手法、叙事方法及人物形象研究 | 第12-13页 |
5.有关《哈利·波特》成长主题的研究 | 第13-14页 |
6.有关对《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批评研究及作品对我国影响的研究 | 第14-15页 |
二、作者笔下的两个世界 | 第15-21页 |
(一) 肤浅、平庸的麻瓜世界 | 第15-16页 |
(二) 理想、神奇的巫师世界 | 第16-18页 |
(三) 同为善恶并存的两个世界 | 第18-19页 |
(四) 两个世界的碰撞与交融 | 第19-21页 |
三、主人公哈利的心灵成长历程 | 第21-37页 |
(一) 爱与恨 | 第21-26页 |
1.亲人之间的爱 | 第22-23页 |
2.朋友之间的爱 | 第23-24页 |
3.恋人之间的爱 | 第24-25页 |
4.与伏地魔之间的仇恨 | 第25-26页 |
(二) 迷茫与坚定 | 第26-28页 |
1.迷茫的身世与噩梦 | 第26-27页 |
2.坚定的决择与信念 | 第27-28页 |
(三) 快乐、幸福与痛苦、挣扎 | 第28-30页 |
1.快乐、幸福 | 第28-29页 |
2.痛苦与挣扎 | 第29-30页 |
(四) 失败与成功 | 第30-32页 |
1.必然的失败 | 第31页 |
2.最终的成功 | 第31-32页 |
(五) 成长契机及向导 | 第32-37页 |
1.成长契机 | 第32-34页 |
2.成长向导 | 第34-37页 |
四、《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人生教育意义 | 第37-43页 |
(一) 珍贵的友谊 | 第37-38页 |
(二) 明辨是非和不懈探索 | 第38-40页 |
(三) 责任担当和永不妥协 | 第40-41页 |
(四) 尊重与奉献 | 第41-43页 |
五、作品的艺术特色 | 第43-63页 |
(一) 作品的语言艺术 | 第43-48页 |
1.叙述语言 | 第43-44页 |
2.角色语言 | 第44-45页 |
3.修辞语言 | 第45-47页 |
4.心理语言 | 第47-48页 |
(二) 人物形象与塑造 | 第48-53页 |
1.正面人物 | 第48-49页 |
2.反面角色 | 第49-50页 |
3.亦正亦邪 | 第50页 |
4.人物塑造手法及意义 | 第50-53页 |
(三) 作品的叙事艺术 | 第53-63页 |
1.叙事视角 | 第53-56页 |
2.叙述结构 | 第56-57页 |
3.叙事时间 | 第57-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