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多重主题解读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2-3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2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第一章 审判与忏悔主题 | 第30-44页 |
第一节 “我”的双重职业:法官——忏悔者 | 第30-39页 |
一、道德法庭的法官 | 第31-34页 |
二、自我拯救的忏悔者 | 第34-39页 |
第二节 罪恶感缘起之地与道德审判之地 | 第39-44页 |
一、巴黎:罪恶感缘起之地 | 第39-40页 |
二、阿姆斯特丹:道德审判之地 | 第40-44页 |
第二章 荒诞与反抗主题 | 第44-53页 |
第一节 荒诞 | 第44-48页 |
一、社会邪恶 | 第44-45页 |
二、人的异化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反抗 | 第48-53页 |
一、“形而上的反抗” | 第48-50页 |
二、“人性的反抗” | 第50-53页 |
第三章 心理疾病与自我疗救主题 | 第53-63页 |
第一节 心理疾病症状和病因 | 第53-59页 |
一、心理疾病症状 | 第53-57页 |
二、病因分析 | 第57-59页 |
第二节 “我”的疗救方法 | 第59-63页 |
一、寻求社会他救 | 第59-60页 |
二、自我疗救 | 第60-63页 |
第四章 《堕落》多重主题的形成原因 | 第63-75页 |
第一节 社会原因 | 第63-68页 |
一、战争、暴力与恐怖事件频发 | 第63-64页 |
二、末日心态和社会心理疾病 | 第64-65页 |
三、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 第65-68页 |
第二节 个人原因 | 第68-75页 |
一、与萨特的论战 | 第68-71页 |
二、放荡的情感经历 | 第71-73页 |
三、无神论者的宗教情结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