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部分 诗意栖居:老舍在山东时期的生活状况 | 第12-23页 |
一、工作和家庭的的舒适安稳 | 第12-14页 |
二、小说发表平台的搭建 | 第14-17页 |
三、艺术创造的自觉追求 | 第17-19页 |
四、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 | 第19-23页 |
第二部分 艺术探索:老舍在山东时期的小说艺术成就 | 第23-34页 |
一、北京市民形象:原型人物与母题价值 | 第23-26页 |
二、典型文化环境:风俗描写的叙事学意义 | 第26-28页 |
三、俗白有力的语言:京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 第28-31页 |
四、恰到好处的幽默:不只是语言的诙谐 | 第31-34页 |
第三部分 理论自觉:老舍在山东时期的小说美学探索 | 第34-43页 |
一、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借鉴与超越 | 第35-38页 |
二、对中国古典文论的批判与内化 | 第38-40页 |
三、与中国左翼文学的隔阂与交流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