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李贤和陶诗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12页
    一、研究现状第9-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李贤和陶诗的创作背景第12-24页
    第一节 个人生平与文学背景第12-16页
        一、卅余年仕宦常遭险难第12-14页
        二、长于次韵诗创作第14-16页
    第二节 文学史上的和陶背景第16-24页
        一、千载慕陶风不绝第16-19页
        二、明前期陶诗接受与和陶现象第19-24页
第二章 李贤对陶渊明及其诗的体认与理解第24-35页
    第一节 陶渊明成为体认对象的原因第24-28页
        一、踌躇十年终归去第24-25页
        二、陶令人虽去,桃源堪慰怀第25-27页
        三、缠绵悱恻最多情第27-28页
    第二节 李贤对陶渊明及其诗的理解第28-35页
        一、啸傲田园真隐士第29-30页
        二、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第30-33页
        三、初看若质癯,熟读则绮腴第33-35页
第三章 李贤和陶诗的思想内容第35-49页
    第一节 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慕第35-38页
    第二节 赞颂固穷安贫之节操第38-42页
    第三节 表达致君尧舜的政治热情第42-44页
    第四节 书写对亲友、百姓的深切关怀第44-49页
第四章 李贤和陶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第49-64页
    第一节 李贤和陶诗的思想成就第49-54页
        一、以和陶来平衡仕隐矛盾冲突第49-52页
        二、异代遥相望,岂为附和诗第52-54页
    第二节 李贤和陶诗的艺术成就第54-64页
        一、自然诗风的完成第55-57页
        二、只缘景仰和陶韵,不料三分近性灵第57-60页
        三、因难见巧出佳句第60-64页
结语第64-66页
征引与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4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复《读杜诗愚得》研究
下一篇: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