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劳伦斯小说“矿乡”书写中的性别与阶级
身份追寻:苏·维·奈保尔《抵达之谜》的后殖民解读
从精神瘫痪到精神解放:乔伊斯《都柏林人》的城市空间解读
自愈的挫败:《押沙龙,押沙龙!》中的个体化诉求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观看实践探究
论赫尔曼·麦尔维尔小说艺术中的“双重性”书写
论福斯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鲁滨逊神话与意义世界
寓言叙事世界下的君特·格拉斯的“动物世界”
S.A.阿列克西耶维奇作品人性主题研究
琳达·霍根《太阳风暴》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亨利·詹姆斯早期三部小说中的地理叙事与文化认同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福音布道思想
《哈姆雷特》和《李尔王》的话语权争夺研究--从福柯的疯癫理论视角出发
信仰的丧失与理性的缺失:弥尔顿《失乐园》中的身体研究
破坏与混乱: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中的柏拉图主义国家秩序主题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视角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双重性研究
概念整合视角下寓言意义构建的研究--以《伊索寓言》为例
女性之声—女性哥特再定义
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宇宙秩序
麦克尤恩小说人物的创伤心理研究
生态批评视角下玛丽·奥利弗诗歌中的生态思想研究
《爱》的圣经原型研究
析阎连科小说中的身体仪式
“格套”“脱套”与明清传奇的创作--以“临川四梦”为中心
故事家朝格日布及他所讲述的故事研究
左琴科讽刺短篇小说的喜剧性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洛丽塔》主人公亨伯特解读
论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对自由的逃避
性别操演视域下内拉·拉森《越界》中的性别麻烦
托尼·莫里森小说《天佑孩童》中爱的主题研究
作为体验的主体—梅洛—庞蒂中期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性别理论视阈下的中国网络耽美小说研究
小说《白狗秋千架》到电影《暖》的改编
《黄河》文艺月刊研究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中的镜类意象(1925-1937)
历史的亲历与疏离--痖弦军旅诗论析
《群魔》中马特廖莎的女童形象研究
陌生化理论在中国的批评实践研究
身份·性别·叙事--文化诗学视域中的《红楼梦》研究
《我不是潘金莲》小说与电影比较研究
狄金森诗歌“互文”意象的翻译
寻根小说与作家知青身份研究
吴组缃小说《山洪》版本研究
新时期回族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国家民族认同
传承与变革--民国时期传记文学理论转型研究
20世纪40年代歌谣体新诗的诗学考察
张枣诗学的现代性建构--以“圆润”特点和元诗理论的“误读”为视角
梁波剧作研究
红河哈尼族四季生产调研究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