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有女人的男人--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
从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兔子,跑吧》中哈里的自我救赎
从改编电影看女性主体意识的提高--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精神分析法视角下的品特戏剧《归家》
嬗变·发展—特瑞·麦克米兰作品的主题研究
白先勇与太宰治作品中悼亡贵族情结的比较
弗罗斯特诗歌的文化渊源分析
《启示录》作为启示文学的独特性探讨
福柯自杀思想观照下的《钟形罩》
张华诗赋考论
宋代自然灾害赋研究
自觉皈依与潜在反叛--论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
中国传统论词词研究
民俗视角下“临川四梦”研究
《水经注》引小说研究
唐代衡山诗研究
沉重心灵的凌空飞舞--论迟子建小说的叙事艺术
布衣诗人黄克晦研究
宋末元初文人陈著研究
陌生化理论视野下的王维山水诗意象研究
“新批评”理论在中国新时期的运用--以诗歌批评实践为中心
论二十世纪台湾小说的抗战书写
《世说新语》中三国故事叙事研究
20-40年代丁玲小说的叙事模式与革命意识
《亮剑》从小说到电视剧的变化分析
性别与时代差异的影像--老舍、叶广芩对比
朱熹《诗集传》的训诂研究
刘震云小说改编研究
晚清诗话中的“性情”说
徐倬《全唐诗录》研究
论毕飞宇小说的权力书写
鲁敏小说创作论
论苏曼殊的悲剧意识及其小说创作
论知青小说中的农民叙事
台湾的半个文坛--林海音文学活动研究
明代《百家公案》研究
芥川龙之介《地狱变》论--以“亲子爱”为中心
《洛丽塔》艺术表现探析
萨拉·沃特斯的越界世界:《半身》与《荆棘之城》解读
幽闭空间的恐惧--《收藏家》的哥特式解读
李翊云小说的创伤主题研究
《伊坦·弗洛美》的空间叙事:对美国社会的忧郁隐喻
《典仪》空间叙事分析
艾·巴·辛格小说的圣经原型研究
古希腊人本意识的断面--以《俄狄浦斯王》《美狄亚》为视角
徐志摩与卢梭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
梅列日科夫斯基作品中的宗教哲学思想
《1Q84》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吉本芭娜娜“治愈”文学的形成
《海狼》中男性气质的重塑
上一页
[147]
[148]
[149]
[150]
[15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