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曼殊的悲剧意识及其小说创作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苏曼殊与“曼殊热” | 第8-12页 |
第一章 悲剧意识及其相关范畴 | 第12-24页 |
1.1 中西方悲剧意识及其相关范畴 | 第12-16页 |
1.1.1 西方悲剧意识特质 | 第12-14页 |
1.1.2 中国悲剧意识特征 | 第14-16页 |
1.2 转折时期中国悲剧审美转型 | 第16-20页 |
1.3 苏曼殊悲剧意识产生的根源 | 第20-24页 |
1.3.1 身世之恫 | 第21-22页 |
1.3.2 社会之悲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中西文化思潮影响下的苏曼殊悲剧意识 | 第24-42页 |
2.1 日本文学影响下的苏曼殊悲剧意识 | 第24-31页 |
2.1.1 愍物宗情 | 第25-28页 |
2.1.2 自我心灵刻画 | 第28-31页 |
2.2 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与苏曼殊的悲剧意识 | 第31-42页 |
2.2.1 妇女解放运动与新旧妇女观 | 第31-34页 |
2.2.2 悲剧意识下的“三角恋爱模式” | 第34-36页 |
2.2.3 佛学思潮与佛教悲剧观 | 第36-42页 |
第三章 苏曼殊小说悲剧意识的表现 | 第42-54页 |
3.1 苏曼殊小说的悲剧主题 | 第42-47页 |
3.1.1 爱情悲剧 | 第42-44页 |
3.1.2 生存悲剧 | 第44-45页 |
3.1.3 性格悲剧 | 第45-47页 |
3.2 悲剧人物形象塑造 | 第47-50页 |
3.2.1 柔弱的男性 | 第47-48页 |
3.2.2 坚强的女性 | 第48-50页 |
3.3 哀感顽艳的悲剧美学风格 | 第50-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