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飞宇小说的权力书写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0页 |
(1)“人在人上”的“鬼文化”层面 | 第8页 |
(2)哲学层面 | 第8-9页 |
(3)女性形象的解读 | 第9-10页 |
第一章 发生机制 | 第10-17页 |
第一节 权力产生的根源 | 第10-12页 |
一、 权力产生的政治因素 | 第10-11页 |
二、 权力产生的经济因素 | 第11-12页 |
三、 权力产生的文化因素 | 第12页 |
第二节 权力创作的动因考察 | 第12-17页 |
一、 作家经历的影响 | 第12-15页 |
二、 文坛环境的熏染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表现维度 | 第17-30页 |
第一节 对抗性:男性和女性 | 第17-20页 |
一、 男权话语下的现实世界 | 第17-18页 |
二、 男权对女性和儿童的戕害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延续性:历史与现实 | 第20-24页 |
一、 权力在历史中演绎 | 第20-23页 |
二、 权力揭示现实困境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整体性:城市与乡村 | 第24-27页 |
一、 都市生活:权力与欲望的交织 | 第24-25页 |
二、 乡村生活:权力造成的错位情境 | 第25-27页 |
第四节 分裂性:灵与肉 | 第27-30页 |
一、 灵与肉的矛盾冲突 | 第27-28页 |
二、 灵与肉突围的虚妄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文化批判 | 第30-38页 |
第一节 国民的劣根性 | 第30-33页 |
一、 参与者的“斗争哲学” | 第30-32页 |
二、 旁观者的看客心理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文革”场域中的极权文化 | 第33-36页 |
第三节 依附与规训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审美表现 | 第38-49页 |
第一节 悲剧风格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日常叙事 | 第40-44页 |
第三节 语言和视角 | 第44-49页 |
一、 轻盈而沉重的叙述话语 | 第44-45页 |
二、 儿童视角和“女性”视角 | 第45-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