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中国传统论词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8页
第一章 中国传统论词词的发展脉络(上)第8-14页
    第一节 宋元时期:论词词初露锋芒第8-11页
    第二节 明代:论词词暗香涌动第11-14页
        (一) 明代词之评论功能第11页
        (二) 论词词的例说与分析第11-14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论词词的发展脉络(中)第14-28页
    第一节 清前期:论词词小有所成第14-21页
        (一) 论词词在数量上远超前代第14-15页
        (二) 论词词在质量上高于前人第15-21页
    第二节 清中、晚期:论词词全面发展第21-28页
        (一) 清中期:论词词正名并开始走向兴盛第21-24页
        (二) 清晚期:论词词多维开展与不断深化第24-28页
第三章 中国传统论词词的发展脉络(下)第28-36页
    第一节 晚清民国时期:论词词的承继与革新第28-32页
        (一) 承继晚清词学传统第28-30页
        (二) 顺势革新词学论调第30-32页
    第二节 民国后期:论词词的借鉴与创造第32-36页
        (一) 纵横古今,融贯中西第33-34页
        (二) 通中求变,引领来者第34-36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论词词的类型分析第36-44页
    第一节 “无题”之论与“有题”之论第36-41页
        (一) 无题之论第36-38页
        (二) 有题之论第38-41页
    第二节 零散之论与集中之论第41-44页
第五章 论词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之体的特征第44-53页
    第一节 组合性第45-47页
    第二节 顿悟性第47-49页
    第三节 审美张力性第49-52页
    第四节 模糊性第52-53页
第六章 论词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之体形成动因第53-62页
    第一节 外部动因第53-55页
        (一) 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浸染第53-54页
        (二) 历史兴衰、社会变迁第54-55页
        (三) 传统批评文体发展使然第55页
    第二节 内部动因第55-62页
        (一) 词论家自我慰藉与排遣的方式第55-57页
        (二) 文学交往活动的需要第57-60页
        (三) 词论家自身努力的结果第60-62页
结语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表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俗视角下“临川四梦”研究
下一篇:自觉皈依与潜在反叛--论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